第二百二十六章 访欧舰队(九)(第2/4页)

1618年,普鲁士公爵艾尔伯特·腓特烈经历长期的精神病折磨后去世。他的女婿,同出于霍亨索伦家族的勃兰登堡选侯约翰·西吉斯蒙德继承了这个公国,勃兰登堡和普鲁士便组成了君主的个人联盟(也称共主邦联)。

勃兰登堡-普鲁士合并时,适逢惨烈的三十年战争期间,勃兰登堡-普鲁士作为主战场之一,遭到严重的破坏,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在早期,勃兰登堡、普鲁士和克勒夫-马克三个邦国只是共同尊奉霍亨索伦家族为君主,但各邦都有自己的一套政治系统,邦与邦之间都视对方为外国。各邦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勃兰登堡、普鲁士两个邦以容克地主庄园经济为主,莱茵河的克勒夫-马克以市民阶层的商品经济为主。

1640年即位的选侯腓特烈·威廉早年在荷兰度过,目睹了荷兰的富庶和先进,有志于改造几个邦国,建立统一的国家。他在邦国内确立了对等级会议的绝对优势,改革了枢密委员会,建立了内阁,并且改革了公室直辖领地上的管理机构公务官房。

腓特烈·威廉还仿照荷兰经济模式开征各种新税,将直辖领地上的财务状况逐渐从破产的边缘拉了回来。为了扩张领地,他还建立了一支高达2万人左右的常备军。在刚刚结束的法荷战争中,他还接受荷兰人的雇佣,与法国人打生打死,除了扩大邦国的影响力,还有就是要赚取一点可怜的佣金。

当齐国人要求在柯尼斯堡以及其他邦国城市建立贸易商站,积极拓展波罗的海周边贸易时,腓特烈·威廉立时应允下来。

因为对荷兰人直接撇下勃兰登堡-普鲁士,而单独与法国缔约媾和,腓特烈·威廉感到了一种深深地背叛,愤怒之下,便直接断绝了与荷兰之间的外交和商贸关系,还关闭了荷兰人建立的商站。如今,齐国人主动到来,正好可以填补荷兰商人的空缺,繁荣当地的经济。

对于勃兰登堡-普鲁士致力于摆脱波兰-立陶宛王国和神圣罗马帝国的羁绊,最终取得王国地位,从而跻身欧洲大国行列,齐国给予了充分理解和支持。

齐国使团在柯尼斯堡仅停留了三天,但给主人留下了极好的印象。虽然他们在对待勃兰登堡-普鲁士与瑞典、波立王国,以及神罗等周边国家争端问题时,只给了一些惠而不实的口头支持,但这些表态,还是让腓特烈·威廉感到一种莫名的喜悦和兴奋。

腓特烈·威廉作为一个事实上的邦国君主,却始终处于一种尴尬的位置上。一方面,他身为神圣罗马帝国的选帝侯,在帝国内拥有独霸一方的地位,可以与皇帝分庭抗礼,但在许多事务上,总是被哈布斯堡家族排除在帝国之外。

另一方面,他又是普鲁士公爵,虽然在1660年时,趁着波瑞战争,解除了普鲁士对波兰的臣属地位,但在欧洲其他国家眼里,他仍旧无法摆脱低人一等的处境。

尽管,在刚刚结束的法荷战争,勃兰登堡-普鲁士积极响应荷兰人的号召,对法国宣战,投入大量的军力,在德意志地区与法军交战。但荷兰人似乎只是将他们当做一支雇佣而来的一群打手,根据战场形势变化,随意施舍予他们一些金钱,便驱使他们在战场上卖命。

如今,一个来自东方的大国,却非常郑重地向他们表示,勃兰登堡-普鲁士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国家,在腓特烈·威廉选帝侯殿下的领导下,必然会迎来一个辉煌的未来,成就大国梦想。

嗯,被人重视的感觉真好。

在激动之余,腓特烈·威廉非常慷慨地宣布,凡是前来勃兰登堡-普鲁士投资和贸易的齐国商人,除了享受此前荷兰商人获得的种种优惠待遇外,还直接将所有的商品税和交易税降低至5%,同时给予所有到来的齐国商人和侨民治外法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