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管得住自己,管不住熊大(第2/3页)

就凭这个问题,袁嘉正式获得了电视台转正的机会。

因为谁都没想到,这个随口问出来的问题,陆曦居然回应:“买房呀,我打算买套大点的房子,住得舒舒服服……”

这可是荆小强给她叮嘱过赚了钱的去处。

有了钱,就要去买房!

要不是荆小强这些天太忙,早就被她拉着一起去买房了。

就是这一句,才真正成了这段采访的重点。

要知道从86年允许个人购买商品房之后,沪海老百姓的积极性并不高。

因为大家的思维里面还习惯于单位、组织、工作分房。

一分钱不要的房子,为什么要花几万十几万去买?

十年都赚不到的钱居然拿去买房,这是不是傻?

包括荆小强刚到沪海时候,看见的报纸上都还在抱怨房价如此之高,控制房价势在必行。

所以一批批的推出新房以后,沪海的房卖得并不好。

普通人就算有了买房的需求,主要还是没钱,更不习惯贷款欠债过日子。

那些海外回来的有钱,却又怕这个体制什么时候又把房充公,不敢买。

社会上甚至有种观望的态度,大家都不当洋葱头,看谁买你的房,最后还不是要分给大家。

所以从总量上来看,新房是滞销的。

这下,这个穿着貂皮大衣,满带亲和笑意的高挑女老板,理直气壮的宣称自己要买房,真买。

当晚社会新闻播出以后,房地产商就主动上门找她买自家的房!

还不止一家,然后陆曦的神操作来了。

估计是成天都对小强心心念念,又成天都在算皮草商们的销售比较。

学荆小强对皮草商们的操作:“既然你们都有房要卖,那就比比价格,谁折扣更大,我就把钱拿去全买你家的房,我看看现在有多少现金……呃,三百多万?!怎么会有这么多?”

她还百思不得其解!

锱铢必较的地产商们差点吐血。

这年代能拿出几百万现金的真是大富豪吧!

连地产商都基本上是国有单位,哪有这么富有的个人。

他们建房都是银行贷款,工程公司赊账这么修起来,卖不出去就各种心慌。

远不到后来动不动就一个小目标的豪气。

三百多万已经可以解决很多事情了。

而且还是现金。

立刻甩开膀子争夺大客户。

这可不是一般的讲价,百分之一个点,那都是多少万的事情。

其实房价也远不是半年前荆小强刚在沪海落地时候的两千三,这个时候的沪海规划面积极大。

房价也差距很远。

恰恰就在今年开放了对浦东开发。

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的说法都还没开始呢。

那边规划的价格也就一千多。

陆曦肯定是瞧不上的。

最后横向比价拿下戏剧学院到机场之间半路上的一处楼盘。

最重要是她每次骑着自行车从机场到歌舞厅去找荆小强的时候,看着那些房,肯定想象过自己和荆小强成家的样子。

没准儿连孩子读书的学校,都绕过去看过了。

心理上陆曦从来没觉得这是自己的钱,甚至从来都没有把自己当成离开了航空公司。

她永远都还是那点线性思维。

只是在帮小强打理事情,又或者是联合小强帮航司做事。

一千九一平。

七十多平方的电梯小两室,这会儿还没公摊一说,有多少算多少,全买了吧。

总价十五万不到一套房,她一共买了二十四套!

在这个改革开放风起云涌的时代,稍微从浪潮中赚到钱的能人,肯定都是砸锅卖铁再拿去下更大的赌注。

十万搏百万,百万冲亿元,财富和他们的雄心壮志。

恰恰陆曦不是,她甚至都不觉得自己开启了财富密码,不是按照小强说的办法获得了现金,然后又去买房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