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孙思邈!(第2/3页)

没过多久以后,孙思邈一脸疑惑的再次伸出手,探向了李元吉的脖颈处。

李元吉身侧的侍卫们一惊,要上前,却被李元吉抬手给制止了。

李元吉也算是见多识广,知道大夫们为病人探脉,不仅仅会探手腕,也有探脖颈、探额头的。

目的就是为了更清楚的了解病人的病症。

虽说中医讲究望闻问切,高明的大夫往往看病人一眼,就能断定病人的病情。

但绝大多数的大夫,即便是能通过看一眼的方式,判断出病人的病情,也不会轻易的下决断,反而会将望闻问切一套流程走一遍,确认自己的判断准确无误以后,才会下决断。

孙思邈的手探到了李元吉脖颈处的时候,中指和食指并作了一个剑指,自下而上,摸起了脉。

良久以后,孙思邈脸上的疑惑更浓了,又探手伸向了李元吉的额头。

李元吉在孙思邈的手放在他额头上良久以后,笑着问道:“先生诊断的如何?”

孙思邈收回手,一个劲的感慨,“怪哉怪哉……”

周遭的侍卫们和太医以为孙思邈诊出了李元吉有什么问题,一脸紧张。

太医也顾不得惊叹于李元吉能将百斤的巨木扔下城头的事情了,他急声道:“先生,弟子为殿下诊过脉,殿下的脉象并没有任何问题啊。”

孙思邈抚摸着胡须,感叹道:“正是因为脉象没有任何问题,所以才怪。”

太医有点懵。

孙思邈却没有多做解释。

李元吉刚刚可是大战了一场,即便是一个常人,此刻也应该气血如炉、脉搏如鼓。

可李元吉的脉搏四平八稳,一点儿波澜了没有,那就显得不正常了。

“殿下,我会在此地小住几日,往后的几日,不知道我还能不能再为殿下诊脉?”

李元吉的怪异,勾起了孙思邈的求知欲。

不弄清楚李元吉的情况的话,孙思邈心里肯定放不下,所以他征求起了李元吉的意见。

李元吉也不知道孙思邈到底是看出了些什么,还是没看出什么。

不过孙思邈有心一探他身体的状况,那他自然乐见其成。

孙思邈要是陷进去了,一直弄不清楚他身体的状况,说不定会一直留在他身边。

孙思邈这种杏林的超级大牛,许多帝王亲自下场,都没有将其收入囊中,他一个王爷下场,就更不可能将其收入囊中了。

所以他在猜到孙思邈身份的那一刻,并没有生出招揽的心思。

如今孙思邈主动送上了门,那他就不介意顺水推舟。

能将孙思邈留下的话,那自然是喜大普奔。

不能将孙思邈留下的话,也能借着孙思邈,了解清楚身体上的状况。

“先生可以随时登门。”

李元吉笑着说。

孙思邈点了点头,并没有再多言,也没有再在李元吉身边逗留,而是催促着太医带着药童跟他去城墙上各处走走。

城墙上受伤的大唐将士多不胜数,孙思邈既然碰见了,就绝对不会袖手旁观。

李元吉在孙思邈走后,对身边的侍卫们吩咐道:“去几个人保护一下先生的安全,先生有什么要求的话,只管照做。

等到周遭各县的民夫到了以后,让他们先为先生搭建一处草庐,供先生使用。”

孙思邈既然要留在苇泽关一些日子,又恰逢苇泽关大战,那李元吉就应该为孙思邈提供一些便利,让孙思邈多诊治一些受伤的将士,多捡回几条人命。

“喏!”

侍卫们应允了一声,分派出了四个人去保护孙思邈。

李元吉在吩咐完了侍卫以后,也没有在原地多待,他带着侍卫们在城墙上巡视了起来。

城墙上的将士们,在看到他的时候,都站的直直的,看他的目光跟侍卫们看他的目光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