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不知道啥玩意儿的玩意儿(第3/3页)

更别提还有个千古人镜在傍边看着,随时随地的能下场帮忙,有那个地方官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敢挡着他的面违背大唐的国策?

不怕他弹劾一本吗?

他是被下放了,又不是死了,他弹劾人的本事还没丢,他在御史台里的同僚也还在任。

他振臂一呼,御史台上下说不定都会跟着他冲锋。

别说是地方上的地方官了,就算是地方上的藩王,见了他也得客客气气的,生怕惹他不快,被他弹劾一本。

还有凌敬所说的关中、汉中等地没男丁了,都是老弱妇孺在劳作,怨气很大,这话谁信?

朝廷此次出兵是从关中、汉中抽调了不少男丁,可此次打的仗都是顺风仗,除了薛万彻、程咬金等极少数人吃了一场败仗外,剩下的几乎都是在打胜仗,并且还是压着突厥人大,所获的功勋以海量计,能获得的赏赐也以海量计。

虽说战功需要军司马核实以后层层上报,由朝廷定夺,看看是升是迁,是赏是罚。

但此处领头的是他雍王李元吉,他手底下的军司马报上去的战功,有那个衙门敢回一个不字,或者要求重新核实的?

没有!

所以除了升迁调度外,朝廷的赏赐,以及这里大庆时候的赏赐,都是现发的。

朝廷的赏赐有地方衙门的官员直接送到将士们家眷的手上,这里的赏赐也会有驿站里的人帮忙送回地方上,送到将士们家眷手上。

在这种情况下,将士们家眷三天领一小赏,五天领一大赏,一个个借着战争的红利,都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富起来了。

一些有点小官小职的都飘了,都开始议论要不要在长安城里买大宅子,再在突厥弄个草场养马,弄个产业啥的。

在这种情况下,你告诉我百姓有怨气?

这可能吗?!

百姓们这个时候估计恨不得大唐的大军能打到天边去!

这样一来,只要他们家中的子弟不死,他们就能彻底的脱贫致富,成为富人!

在这个人命如草芥的时代,在这个人均年龄不超过三十五岁的时代,在这个氏族、家庭观念非常重要的时代,牺牲一个人富裕全家,还是活一个人苦全家,百姓们知道怎么选,将士们也知道怎么选。

所以凌敬所说的百姓们会有怨气,根本就不可能。

也就是军中不要老弱妇孺,不要独丁,不然关中、汉中等地的老弱妇孺都能拖着所有的家当来这里为大唐建功立业你信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