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第2/2页)

正在此时,有丫鬟来请,说前院的绸缎庄里有贵客到了。

李娘子连忙告罪离去。

而傅文钰待人出去后,则小声问道:“娘,妹妹呢?”他一进来就没有看到妹妹傅蓉,这间花厅内只有母亲和李娘子在。

周氏的声音同样不大,“你妹妹和李娘子的女儿到后头去了,李娘子的女儿李姑娘同样很喜欢那些绒花,娘打算和李娘子做生意,所以便让你妹妹去教她。”

原来如此,傅文钰放下心来。

似乎是想到了什么,周氏叹息道:“李娘子也是命苦,她好像是江南那边的人,因为夫君早逝,所以一人带着孩子来到我们柳州,离乡背井。早些年不知道听了多少闲言碎语,也就如今才好些了。”

“对了,李家对我们家可是有恩的。”

周氏转身认真地看着儿子道:“你病得最凶的那些日子,娘手足无措,听说李娘子认识一位江州那边医术非常高明的大夫,于是求上门来。李娘子心善,忙打发人去请,还帮忙付了药钱。也是吃了他的药你才能起身,不然如今还躺在床上呢。”

江州来的大夫?

傅文钰仔细回想,却没有什么印象。

这不奇怪,原身最开始只是接受不了父亲去世的打击,所以一下子就病倒了。但他病倒之后并没有好好养病,而是心思郁结、心中苦闷。他既痛苦于至亲的离世,又忧心自己以及家人的前程和未来。

他躺在床上不是养病,而是睁着眼睛到天亮。再加上他偶尔还在夜里起身,但却不注意自身保暖,所以最终感染了风寒。

傅文钰刚穿过来的那段时间,就是在吃治疗风寒的药。

原来那救命的大夫,是李家帮忙请的啊。

可他却并不知道。

想想也对,原身是一个典型的书呆子,智商高情商低。父亲在的时候只顾读书,并不通人情世故。而父亲去后又生病了,心思郁结郁郁寡欢,对这些更不会理会了。

在这种情况下,以周氏和傅蓉两人的性格,对他只会是安慰,劝他好好养病早日康复。而不会说‘你今天吃的这碗药多少多少钱’,‘家里的钱从哪里来’,‘你再不好起来家里就掀不开锅了’等等。

原身不知道,也就情有可原了。

但如今自己知道了,那就不能不报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