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6章 电视购物(第2/3页)

虽说收购价有保障,但很难达到规模化、量产化养殖。

量多为好,这是刻在农民骨子里的认知,在“1块/斤,年产千斤”,与“1000块/斤,年产一斤”之间,农民大部分会选择前者,因为前者的容错率高,不容易颗粒无收。

且在蜜蜂的养殖过程中,垦殖集团不思进取,抱着原始的那套,不接受科学技术和现代化养殖方法,拒不参与元素周期人基因突变计划,思想狭隘,好东西只顾着供给权贵,不愿意让普通消费者分润。

正因如此,有不少蜂农觉醒了,弃垦殖集团而去,加入量产的怀抱,蜂箱增加好几倍,用上科学化养殖的办法,春夏一糖兑一水,秋冬两糖兑一水,养起来可省力多了。

哪像过去,一年到头都在追花期,从最北到最南,拉着蜂箱到处跑,不说运费开销很大,一年到头人都在荒郊野外受罪,蜜蜂还容易养死,现在多好,糖水一喂,蜜蜂容易养活,摇蜜机一摇,白糖蜜哗哗流啊。

不要扯什么白糖右旋,果糖左旋,天然花蜜中有很多微量活性有益成分,就是天王老子来了,蜂蜜的精华也必须是甜,屁有益成分,糊弄鬼呢。只要把着糖水的量,不要把强蜂喂成弱蜂,不要喂死就得了,什么天然蜜、白糖蜜,有狗屁区别。

正因为有这样认知的蜂农变多,且蜂蜜的行业机密不为人所知,蜂蜜的市场行情不错,科学化量产收益不比土法差,不少蜂农脱离垦殖集团,蜂农扶持计划基本名存实亡。

于是,垦殖集团的蜜蜂养殖不再走合作社的模式,而是改成了集团模式,垦殖集团、神农南粮、钱塘生合资建立长白山蜜业,兼并愿意继续合作的蜂农,进行封闭式、集约化、科学化土法养殖。

所谓土法养殖,就是送蜜蜂去深山鲜花盛开之地,一年四季都要保证蜂群有蜜可采,且鲜花要经过筛选,尽量避免它们享受过化肥农药的科学之力,锲而不舍地追求蜂蜜的有益成分。

在以南易为首的守旧派眼里,蜂蜜的成本摆在那里,根本不具备普及的可能,与其把蜂蜜改头换面,把它变成另外一种莫名其妙的东西让普通人可以享用,不如就让它在小范围流通。

垦殖集团性质改变之后,虽然董事长依然是葛翠竹,但华粮有很大的话语权,华粮的人对长白山蜜业的业务模式进行了质疑——不应该只注重高端市场,要向下兼容,同时抢占中端市场。

些许小事,和为贵,长白山蜜业的养殖方式新增一块普通养殖,砍掉高成本的环节,只在南北农村之间追花期,冬天也会给蜜蜂喂糖水,只不过白糖蜜不会收集,而是直接扔掉。

这种就是东轻国际在卖的土蜂蜜,只不过最终的成品经过稀释,从一斤变三斤,添加一点化合物,然后经过增稠,再按照国家要求在外包装写上18个月的保质期,如此一来,价格被压下去了,老百姓也消费得起了,同时,质量绝对有保证。

还别说,还真别说,长白山土蜂蜜销得不错,买过的人都说好。

只不过受限于选品的苛刻,东轻国际在电视购物领域仅仅处于中游水平,相对于头部企业根本不够看,好在还有一点地摊业务——东轻国际拉了一票下岗职工,去全国各地流动摆摊,卖一些钱包、皮带、皮鞋。

虽说大部分人一摸着门道就跳出去单干,但下岗职工来源丰富,走一批,很快可以重新拉一批,总的来说,收益还算可观。

另外,东轻国际联合吴小伟的游隼快递开创了货到付款之先河,让游隼快递从一众快递公司中脱颖而出,不纠结于与邮政局的文件之争,另辟蹊跷,走出一条和电视购物公司合作的新路子。

上次,吴小伟还找南易聊了聊,说是等时机成熟的时候,他想在国内弄一个类似Ebay、亚马逊的购物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