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第2/3页)

午时初刻,太后迎来了新一轮拜寿,由永历皇帝带领皇室近支及后宫嫔妃们进入寿康宫叩拜,随后,命妇鱼贯而入,在院中叩拜,繁文缛节,不多赘言。

鼓乐齐鸣声中,终于可以入席开宴了。

寿康宫庭院内支搭彩棚,宴桌摆满了殿内和庭院。

怀安万万没想到,自己才八岁,就已经实现了打卡御膳的目标。他坐在荣贺下首的位置,看着眼前琳琅满目的金银器皿,做工精致的碗碟,皇家气派可见一般。

伴着乐声,尚食局的女官领着几队宫女,捧着朱漆食盒,步伐轻盈而平稳的进入大殿。

太监又唱:“拨食。”

便见宫女打开食盒,用银签依次插入菜品之中,再由专门的太监试吃,才分成几个小队,分别将菜品摆在各个宴桌上,这样一番折腾下来,菜都凉透了……

怀安原本看着琳琅满目的各色菜肴食指大动,可真到开吃的时候,又不免大失所望,原来所谓的御膳,只是看上去很美味的“样子货”。

他侧头去看荣贺,荣贺的表情与他如出一辙,甚至朝他无辜的耸了耸肩,表示自己上次吃到的跟这个不一样。

寿宴之后,皇帝摆驾乾清宫,几位公主、妃嫔、外命妇等纷纷告退。祁王一家难得入宫,被留在寿康宫陪太后说话。

夜幕降临,繁星点点,荣贺朝祁王身边的太监点了点头。

不消片刻,只听“轰”的一声闷响,祁王和王妃条件反射的颤了一颤,太后则奇怪的看向殿门外。

随着一声急促绵长的尖啸,一颗闪烁的光点腾然升空,在高空中绽开巨大的火树,却转瞬即逝,化作漫天花雨散落人间。

“不是说今年的烟花取消了吗?”太后问左右。

荣贺起身道:“太祖母,这是孙儿为您准备的贺礼!祝太后生辰吉乐,福寿绵长。”

太后满目惊喜的点头应着,缓缓起身,在一众宫女太监的簇拥下走出殿门,祁王一家也随之跟上。

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寂静的夜空霎时间变成斑斓的海洋。

太后的面容在繁光映照之下熠熠生辉,连眼尾处道道纹路都舒展了不少。她是国朝最尊贵的女子,却青年丧夫,中年丧子,守着偌大的宫禁,许久没有看过五彩斑斓的人间万象了。

怀安跟着祁王一家,在宫门落钥前方才出宫。

回家换上衣裳,赖在爹娘房里,喋喋不休的抱怨御膳有多难吃:“凉的,没滋味,还是大鱼大肉猛烧猛煮,牡丹头汤是苦的,烧鹅柴的咬都咬不动……”

夫妻二人大笑不止,坑儿子果然是件很开心的事。

早前看他巴望着去吃御膳,两人就憋着没说,御膳难吃,尤其是御宴难吃,是朝野人尽皆知的事情。

皇家膳食、宴席,统一由光禄寺烹制。作为皇家“食堂”,光禄寺从来不会辜负“食堂”这两个字的含义,做出来的膳食味道堪比大锅饭……当然,御膳与大锅饭还是有区别的,区别在于精雕细刻,卖相一绝,尤其逢宫中筵宴,排场和奢华没得说。

可是经看不经吃有什么用呢?吃起来味同嚼蜡,还不如民间小馆的味道。

怀安今天不但吃了,还吃了两顿啊两顿!

沈聿看着气鼓鼓变成河豚的儿子,发善心给他科普道:“京城流行这样一句谚语:翰林院的文章,武库司的刀枪;太医院的药方,光禄寺的茶汤。①”

“什么意思?”怀安一头雾水。

“徒有虚名呗。”沈聿笑道。

怀安一头栽倒在床上,还砸倒了芃姐儿。芃姐儿长得圆,不怕倒,手脚并用的爬起来,爬到远一点的地方继续看她的《童话新编》,尽管她只认得几十个字,但爹娘给她讲的多了,只看插图就能想得起内容了。

怀安叹道:“爹的文章才不是徒有虚名呢,太医院也有不少良方,武库司的刀枪确实差了那么一点,可也在不断改进,只有这光禄寺的茶汤,我算是深有体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