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后续(第2/3页)

“科举,科举。举之一字乃举荐人才之意。科之一字,臣却还没想明白。但臣以为,与如今的‘察举’一词显然有所区别。那后世女子对科举多有推崇!陛下求贤若渴,让各郡守察举孝廉,又令太学养士,但进展一直不佳。臣觉得正好趁此机会,再来好好的推敲一下‘科举’的可行。”

他这番话一出,殿中立刻沸腾起来。

有人站出来反对:“陛下!举荐孝廉亦阻力重重,更何况这更为激进的科举之制?且后世走到这一步,闻其言,也是有了纸和印刷术之后,有兴盛的民风作为基础才能顺利开展。陛下,万万不可想着一蹴而就啊!”

主父偃出言反驳:“若凡事都畏畏缩缩,裹步不前,那当年,高祖也打不下我大汉的千秋基业!今日也没有卫将军收复河套之功!”

“此乃狡辩之词!”

坐在席上听着文臣辩论的卫青茫然抬头,怎么忽然就说到我了?

卫青作为领军将领,打仗必须要顾虑到方方面面,但有的时候若撞上难得的好机会,派兵奇袭却同样能立下战功。他在建元年间,跟随刘彻左右听闻朝政,当然清楚为什么有人的反应会这么大——之前朝廷用人是从官吏及其后代之中选用,但世袭者多为平庸无能之辈。文帝在位时首次提出举孝廉的方式,今上更是用诏令将这一制度白纸黑字的确定了下来,甚至还规定了每个郡必须要举荐多少名人才才达标。

这可是大大的损害了官吏们的利益!

而科举......卫青在心中摇摇头,听上去似乎不错,但是要实行却是难上加难呐!

若是能将匈奴彻底的赶回漠北,大汉朝内歌舞升平,那或许陛下能余出更多的精力放在这些事情上。思及此,卫青心中的抱负又开始熊熊燃烧起来。

殿中朝臣已经吵成一团。

桑弘羊也来插了一脚,高声喊道:“陛下,陛下!其他暂且不论,这纸张一事必须尽快安排,有了纸,才可以做那雕版印刷之事,才能够令我大汉文风昌盛。”

作为替皇帝搞钱的人,桑弘羊对仙画中的纸以及书籍还有它们与商业之间的联系极其的感兴趣,他敏锐的觉得这可能是条路子。

从太学匆匆赶来的董仲舒也一起躬身:“陛下!此乃教化天下的大功德!功在千秋呐!”

汉武帝重重的咳嗽了一声,殿中这才逐渐安静了下来。

他即位至今已有十几年,早已经让大臣们明白,这位陛下可不是景帝这样的好性子。

当他想要你安静的时候,请最好是尽快安静下来。

汉武帝缓缓道:“纸张和印刷术一事,朕将命宫中尚方督办此事。那蔡伦,不也是尚方令出身吗?朕就不信,东汉能造出纸而我们不能!”

“至于科举一事,的确不可过于急切。主父偃!”他点名道,“你先与董仲舒商议此事,推敲清楚了再上奏章。”

他环视了一圈殿内,不怒而威:“另外,举孝廉一事,各郡守不可再推诿。朕要在年内看到递上来的名单!”

群臣齐齐躬身应喏:“偌!”

他们知道,若是不想皇帝立刻实行科举制,那就要先好好的把举孝廉给做好——假如他们听过那句“礕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的名言 ,便会恍然大悟,引作者为知己。①

汉武帝满意的点点头。

科举......慢慢来吧。刘彻觉得自己身体强健,应该不会早死,那就还有着大把的时间。

他又瞟了一眼主父偃,心情略有些复杂。诸侯和豪强们如今愤怒之极,总要推出个人来抚平一下他们的怒火,主父偃......这两年也的确是行事过于嚣张了些。但他又的确是好用。

汉武帝眯起眼,算了,先敲打敲打他,若是他知悔改那还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