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盘点十大名医,长寿的秘诀(二)(第3/6页)

这么小的孩子,要是没有这碗汤,可能就在城墙根儿下被冻成僵僵的了,活不过几个晚上。小乞儿喝下药汤后,只觉得原本被冻僵的身子一下子就暖和了过来,眼睛都笑得眯起来了。

好吃!

“我知道,娇耳就是饺子!”百姓中有小孩儿喊了出来。她转向自己的父母: “娘,明天吃饺子可以么?”忽然就有些馋。

妇人本有些不舍,但此时寒风刮过,将小丫头冻得打了个寒噤,她赶紧将女儿抱在怀里道:“吃!明天娘就去买点羊肉和花椒,咱们也吃羊肉饺子。”

她没怎么读过书,也不认识张仲景,但能被仙画记住的肯定不是凡人。他说这个能祛寒,那就肯定能祛寒。

马上安排!

也有大户人家,看了后生出今年冬至也要学这张神医在城外设义棚布施祛寒汤和饺子的念头,广结善缘,也给自家博个好名声。

东汉岭南,张仲景的所在之处。

在前厅躺着的病人们也能看到仙画,感激涕零: “张神医不仅医术高,而且心肠也好。”

像他们这样的病,寻常药铺大夫是不敢收的,而张神医不仅敢收,还免了他们的诊费,只出了

一些药材钱。如果没有他的话,自己的下场恐怕就是被破草席一卷,直接扔在乱葬岗上。

而也有人关注了天气的变化——

原本和老友正在弈棋的李时珍看到这儿,忍不住问:“我怎么觉得,咱们这儿好像一年也比一年冷了?

老友抚须点头: 这两年冬天,找来看风寒和冻伤的是越来越多了。

还有草药,李时珍皱眉, “我走遍天下,草药的收成这几年也愈发的不如以往了。可别再继续冷下去了。

李时珍想起张仲景所在的东汉,忽然就有些忧心。

【娇耳就是饺子的雏形。这汤呢,就叫做“祛寒汤”。】

【一份饺子一份祛寒汤。老百姓们吃了之后,浑身发热,将寒气从身体里赶了出去,冻疮也就慢慢的好了。】

【人们为了纪念张仲景,冬至吃饺子也就慢慢的流传了下来,所谓“冬至不吃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就出自这里。】

【张仲景还特别擅长方剂,中医里的十大名方,他就贡献了四个,小青龙汤、大承气汤、小柴胡汤、五苓散。这里面就连up主这个不是学医的也听说过小柴胡汤,赫赫有名呐。】

【而且张仲景特别为贫苦百姓着想,很少开特别名贵的药方,用的都是常见的普通药材。】中年张仲景在游历天下的时候见有人请了巫祝来为一位老者做法。

他相询之下才知道,这位老者刚刚经历白发人送黑发人之痛,老伴也悲伤过世,成日精神恍惚,昏昏沉沉,就想让巫祝做法来安神。

巫祝做法走后,张仲景自荐为他诊治,熬汤喂老者服下。没想到半日之后,老者就清醒了过来,不再浑噩。

围观众人以为他用了什么贵重药材。

张仲景笑道为众人解释: “其实不过是甘麦和大枣而已。这世界上哪有什么鬼神呢?不过都是些骗子罢了。甘麦和大枣可安神,调心,正好对症。

【他的《伤寒杂病论》里面收录了269个方剂,被称为“方书之祖”,现在中医院的学生们依然要学这本书,可见其地位的重要性。】

【而《伤寒杂病论》也是他一生之中最重要的成就!】【要聊这本书,就必须聊一下当时的大环境。】

在张仲景之前的年代,宫廷之中,甚至是民间的百姓人家,都在努力的记着仙画上出现的这些方子。

甘麦和大枣都不算难得之物,关键时候这种汤方可是能救命的。李世民凝神想了想: 这甘麦大枣汤好像朕都曾经喝过。这医圣出手果然不同凡响。

孙思邈却随着仙画的提醒想到了这位医学先辈当时所处的环境,不由得眯起了眼,总觉得仙画要像之前一样,抛出一些了不得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