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第4/6页)

“我觉得李记者说得也不全对,”狄思科叹气说,“对于普通民众而言,确实不应该以捐款金额的多少来衡量每个人的爱心,毕竟个体能力不一样,咱们没有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但我认为大企业在享受时代和政策红利的同时,也确实需要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

李记者:“……”

这啥意思?

岂不是承认了腾飞捐的确实少?

说实话,以腾飞这几年的营收情况来看,它捐款一百多万着实有点少。

她看到那篇文章的时候,也觉得人家分析得有一定道理。

“不知李记者看过我们腾飞的捐款署名没有?”狄思科问。

“难道不是腾飞集团嘛?”

狄思科摇摇头,“准确地说是,腾飞集团全体职工。”

李记者:“……”

这有什么区别吗?

“其他企业的捐款都是整数的,比如200万,500万,而我们腾飞的捐款却是101.346万元,有零有整的,您就没想过是为什么?”

李记者恍然地“啊”了一声。

狄思科笑着说:“这101.346万元的捐款,并不是以腾飞集团的名义捐的,而是以腾飞集团全体职工的名义捐出的,因为这些钱就是我们公司职工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用五十元、一百元,甚至是十元、二十元,一点点凑出来的。”

“腾飞集团是一家国有独资企业,也就是说,这家企业是属于国家的,属于全民的。公司管理层,无论是董事长还是总经理,都只是代理人而已。腾飞集团的盈利并不是放进了我们个人的腰包,而是要统一上交中央,由国家统一支配的。”

“所以,我们没有权限动用国家的资金捐款。腾飞的一切行动要听指挥,要服从大局。国家在抗洪抢险的工作中有统筹安排,只要上级向腾飞下达了支援任务,那么只要是腾飞有的,我们就会及时拿出来。”

李记者的钢笔在本子上快速记录,有些抱歉地说:“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其中的前因后果,看了那篇报道,就有些动摇了。”

比如她自己。

狄思科无所谓地笑笑说:“没关系,李记者好好写一篇报道,帮忙介绍一下我们这些国有企业的特殊情况,尽量减轻大家的误会吧。再说,我们也不是什么都不捐的,之前市里有过统一安排,很多兄弟单位都向灾区驰援了物资,只不过大家是统一行动,并没有在这方面搞宣传。”

送走了记者同志,狄思科又翻了翻那两份报纸。

没想到小小的一个网站还有些流量,这样一篇报道居然还能被报纸转载!

他给宣传科的赵岩打了电话,请对方来办公室一趟。

然后将那篇报道交给了赵科长。

赵岩看完报道以后说:“狄总,需要出面让他们将稿件撤下来吗?”

“撤不撤都行,”狄思科摆摆手说,“我瞧着浏览这个网站的人好像还挺多的,你觉得在他们这个网站给腾飞打打广告怎么样?”

闻言,赵岩快速思索了一番,说:“他们这个网站有中文邮箱服务,大家需要使用电子邮件,所以点击量还可以,我也注册过他们的邮箱。不过我瞧着他们网站上好像没什么广告,不知道有没有这方面的业务。”

腾飞的广告宣传主要还是传统媒体,报纸杂志和电视广播,以及路牌、车体广告。

还没尝试过在互联网上打广告。

关键是现在上网的人显然没有看电视的人多,所以打广告的主要阵地还是央视广告。

狄思科小声说:“我怀疑他们那篇报道就是收费写的。”

像这种没有常识的低智言论,在传统报纸的主编那里就无法通过审核,想让这种抹黑腾飞的言论发酵,还得是没什么监管的互联网。

“都沦落到收费写这种小作文的地步了,我估计这家网站的日子不太好过。”狄思科说,“你先让人去跟他们接触接触,广告费别给太多,也别签太长时间,这种网站能否活过一个冬天都说不准。最多一年,一年10万就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