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 我们离婚吧(第2/4页)

“……”周蓉沉吟片刻说道:“你是不是早就知道了它的变化?”

“确实,之前不是拍了部烂片吗,是,口碑砸了,但是采景的时候来到这里一看,没想到变化这么大,大到我不得不跑到更远的乌蒙山地段去取景。”

哒哒哒~

俩人对话的当口,一辆满载秋梨的农用四轮车在旁边停住,满脸皱纹的老农细打量他们几眼,用极不标准的普通话说道:“是外面来的人吧?”

蔡晓光点点头:“没错。”

“要去哪儿?路远的话我捎你们一程。”

“不必了,就两步路。”

这时周蓉看了一眼车厢里成筐的梨子:“这梨子是您自己种的?”

“没错。”老农指着西边说道:“你们来的时候没有看到吗?茶田那边是一大片果林,这梨子就是从那儿摘的。”

“那您是要把它们运到镇里去卖吗?”

老农摆摆手:“晚上分拣好,明天会有专车来拉。”

周蓉还想多问几句,这时又有一辆农用四轮车开过来,车厢里拉的是红彤彤的火龙果。

老农冲二人笑笑,说声再见,驾驶四轮车驶向前方,后面那辆车的驾驶员跟老农有三五分像,也对他们礼貌地笑笑,跟着前车走了。

周蓉说道:“以前全村人种水稻依然会饿肚子,没想到现在有了茶田,有了果园,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高了,真得感谢时代啊……”

“是吗?”

蔡晓光五分赞同五分保留的语气让她有点不理解。

“什么意思?”

“走吧,去里面看看。”他没有回到这个问题,带着周蓉沿左手边的石板路往上走。

周蓉看看前面的村落,疑惑不解:“不进村吗?”

“等会儿再进村,我先带你去个地方。”蔡晓光一面说一面拾阶而行。

两人往上走过一程,周蓉隐约听见嘈杂人语,听起来像是小孩子在喧哗嬉戏,转过一排小树,右前方坐落着一座白色庭院,大门右面挂着“金坝村小学”的招牌。

她大吃一惊,十四年前金坝村连小学都没有,孩子们想念书要么离开大山,要么走十几里山路到镇上读书,现在不用了,明亮的三层教学楼,笔直的旗杆,迎风招展的旗帜,下面是穿着相同颜色样式的校服的孩子们,警卫室外面还坐着一位大爷,左手边地上放着玻璃保温杯,右手握着一柄蒲扇,有一搭没一搭地扇着风。

“你们找谁?”

“倪大爷,是我,蔡晓光,拍电影那个,去年我们聊过。”

“哦哦,我想起来了,大导演。”

“唔,这是我爱人,周蓉。”

姓倪的老人可能觉得周蓉面善,仔细端详她几眼才反应过来:“你们稍等,我这就去请校长。”

说话间,老头儿拿着蒲扇走了。

周蓉往前走了几步,看着西边操场上跑跑跳跳自由活动的小孩子说道:“看他们多活泼,赶上了好时候啊,我还记得当年金坝村的孩子们是什么样的状态,一个八九岁的娃娃要照看五岁的弟弟,后背的竹筐里还有个一个刚断奶没几天的妹妹,尿了拉了饿了都会哇哇大哭,为了说服大人让孩子上学,真是伤透了脑筋。这男娃吧,还好点儿,女娃……”

话说到这里,后面传来一道沉稳的女声。

“蔡导,您月前寄来的书收到了,孩子们都很喜欢,我这正寻思找个时间让学生们跟您道谢呢,没想到……”

同门卫老头儿一起过来的女子没有说下去,仔仔细细上上下下打量周蓉一阵,叫了声:“周老师?”

“你是?”

周蓉给她叫懵了。

“我是明慧啊,龚明慧。”

“明慧?”

周蓉想起三十年前那个总是第一个到学校的小姑娘,她说她是村长的女儿,阿爸说不论做啥事都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其实1990年和蔡晓来金坝村的时候打听过她的情况,村民说她嫁到外村后就不当老师,跟丈夫一起去成都打工了,没想到十四年后她又做回老师,还成了金坝村小学的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