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零七十七章 上央视(第3/4页)

“巧姑,点完数了吗?”

“点完了。”

“没问题吧。”

“没有。”

“没有那你先走吧,我把这些货给你拉回去,还能节省雇人的费用。”

“爸,你行吗?”巧姑有些迟疑,倒不是担心他办事不力,主要是货有点多,怕他累着。

“爸当年也是和你柱子叔、金锐叔他们一起外出鸡毛换糖的人,几十里山路都能挑着担子走下来,这点货……小意思。”

“那行吧。”

巧姑想得很简单,反正雇别人也是雇,这钱还不如让陈金土挣。

“行了,你有孕在身,先回去吧,待会儿我直接把货送到市场后面仓库。”陈金土大包大揽地道。

巧姑想了想说道:“那你别累着,如果不行就雇人拉过去,花多少钱账上给你报销。”

“好,知道了,走吧,走吧。”

她把纸和笔放进包里,离开货场。

巧姑这人吧,实在,善良,没啥心眼儿,她觉得陈金土是她的公公,作为家人不会害她,但……从陈金柱当镇长开始,到陈大光的牢狱之灾,他跟林跃的恨,那是越攒越多,就连当初被骆玉珠扇了一巴掌,他都把一半责任记到了林跃的头上——他不去陈玉莲的摊位前闹,怎么会被骆玉珠打呢?所以一切的源头还是那个可恶的小子。

……

三天后。

佛堂镇,双乌集团肉制品厂新上线的火腿肠五车间内。

“这里的设备都是经过你改良后找国内外的专业团队打造的,无论是故障率,产品合格率,自动化和智能化,在业界都是首屈一指的。”

金利算是明白了林跃不读经济学,商学这类专业的原因了,读机械设计,无论是对啤酒厂,还是对肉制品加工,亦或是袜厂的提花机,印染厂的烧毛机,煮练机什么的,都能提出针对性的意见,甚至直接操刀改良,技术层面的提升再加上成熟的营销手段和管理经验,同类企业想要跟双乌集团竞争,绝对没有可能。

“我就跟你说嘛,林跃从来不打没有把握的仗,当初嫌他去读理科,怕他把自己读成书呆子的人是谁?”何瘸子在后面挤兑李金泽。

“你说的对,你说的都对。”李金泽斜了他一眼,小声嘟哝一句“马屁精”。

这个何瘸子,以前卖自行车配件,现在卖汽车配件,钱挣了不少,都在村里起了别墅,说实话,他和金利靠着林跃的指点,一个成了啤酒厂副厂长,一个做了双乌集团的总经理,钱同样没少拿,不过都很低调,就这货……花起钱来眼睛都不眨。

不过想想金利的话,也可以理解,毕竟是一个瘸子,因为小儿麻痹症没少遭人白眼,心理肯定跟普通人不一样,现在有了钱,那肯定是要满足一下精神需求的。

林跃突然转头,望何瘸子说道:“运输公司的事情办的怎么样了?”

“交通局那边已经没问题了。”何瘸子赶紧收拾心情,应付林跃的问话。

“好,运输车辆的采购过几天我去谈,司机招聘的事由你把关,卖了两年汽车配件,你也算是半个业内人士了,有些事情不需要我教你吧?”

何瘸子以为他指的是处理和有交通运输执法权的部门的关系。

“这个你放心,双乌集团……别说义乌,就是出了金华,到绍兴、温州、宁波那边,谁也得给咱几分面子。”

“我说的是司机,一定要靠谱的,别惹事也不能怕事,重要的是要培养几个信得过的领队,有合适的人选,没有驾照的话,集团可以出钱帮忙培训。”

金利在一边直摇头:“这种事你都要操心。”

林跃心想,要是每个人都能像蒋振山一样,我就省心了。

上过大学和没读几年书的人的最大的区别就是见识和接受新兴事物的能力,表现在做事情上,最显而易见的一点就是有无计划,何瘸子和李金泽这种人,在本地小打小闹,倒也能发笔横财,甚至乘着改革红利把事业做大了,然而一旦市场成熟起来,跟全国乃至世界市场接轨,如果不能转变思路,开阔视野,绝对会有被淘汰的一天,正如骆玉珠和陈金水,当然,陈江河算是个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