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文牒(第2/6页)

这时马车停了下来,燕府管家声音道:“咱们中午就在这片树荫下休整,小少爷可以下来休息一下。”

顾璋对虎头道:“走吧,下去透透气。”还是不要像他了,那些布满血色和灰暗的遭遇,能不遇到才是幸事。

顾璋矫健地跳下马车。

倒春寒来得快,去得也快,如今气温已经回暖。

这里有一小片湖泊,清澈透亮,湖面有粼粼波光。

细风吹拂着岸边的树,交错的枝叶发出婆娑的轻乐,让人不由得放松下来。

燕府管家道:“今日咱们不吃干粮,在此开火烧一顿热食。”

顾璋:“都听您安排。”

管家带着家丁忙起来,顾璋拉着虎头坐在湖边的大石头上。

“也不知道家里怎么样了?”虎头这还是第一次出远门。

顾璋也有些挂念家里了,他看着眼前的景色,即使这里也有许多麻烦和困难,但他还是喜欢这个世界。

阳光从浓密的树荫缝隙中洒下来,照在泥土上,数不清的花花草草野蛮生长,到处都透着强劲浓郁的生机。

后面的马车、商队也都陆续在附近停下。

学子们都纷纷下车。

眼前生机盎然的景色,倒是让许多人都不由得松快了点。

“顾贤弟。”看到顾璋这个县案首在,几人走过来。

顾璋记得这个开口说话的人,是那日第一批出来,额头上湿了一片的学子,他也拱手道:“文兄。”

文曲道:“那日在考场门口,未能与你相交一番实在遗憾。县令公开的案首卷我去瞧了,着实当得起案首的名头,文某自愧不如。”

从头场放榜之日起,那些污卷落榜的考生,便心中不服气,闹着要重考,闹考棚漏雨着实不公。

心里有气,自然看什么都不顺眼,更有不少人觉得案首怎么会是区区一十岁小儿?

吴县令对这些人避而不见,让衙役驱赶,还按照师爷的建议,张贴了顾璋的答卷。

他放言道:“十岁小儿都能不惧风雨,答得如此漂亮,不知你们怎么有脸在这里闹?”

觉得不公的人打压下去了,顾璋的答卷也惊艳了县城一众考生。

甚至有学堂的夫子,抄录了一份回去,以此为范例讲解给学堂中学子听。

文曲就是头一批去看的人,他觉得自己答得不错,但看到顾璋的答卷,心中惊叹,“看完后,实在觉得自己浅薄如井底之蛙,局限于方寸,不如顾贤弟疏朗大气。”

他也不过占了上辈子和有个好师父的便宜,顾璋真心道:“不过是运气好,遇到了个完好的考棚,文兄和诸位能在寒风急雨中镇定自若,发挥如常,才让人着实钦佩。”

文曲脸上浮现些笑容:“我就知道,那日能让你爹那般庆祝也不责怪令尊,觉得丢脸,定不是那种目中无人的性子。”

“还真让文兄说对了,没想到顾璋你性子这般好,若我这么小考中县案首,指不定有多傲气。”

主动走过来的几人,以文识友,对顾璋都有好感。

他们很快就熟悉起来。

文曲感慨:“原本以为考取童生功名是颇有把握的事情,见了顾贤弟后,倒是没那么自信了,也不知外面,还有多少厉害的学子。”

提起科举,原本还算轻松的氛围,一下就压抑了起来。

有学子道:“家中叔伯皆将期望寄于我身。”

文曲也苦涩道:“念书多年花销不菲,若此次不中,家父也要应征去前线了,实在是枉为人子。”

霍问青也道:“小石头这么早就参加科举,应该也是因为征兵的事吧?你怎么调整心态,才能发挥得这么好?”

他确实因为征兵的事情,但没这么大压力,临行前他已经拜托过师父帮忙照看父母。

顾璋沉吟片刻,认真道:“全力以赴,不留遗憾。”

文曲呢喃两遍,也深吸一口气吐出来:“对,咱们都全力以赴,不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