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1章 【步步玄机】(第2/3页)

关于第一种流言,虽然暂时还没有人开始攻讦,但襄城侯萧瑾早已洞若观火,这个流言的矛头自然是指向自己。在莫蒿礼过世之前,是他在朝堂上借着裴越身世的隐秘咄咄逼人,想要利用这个机会削弱对方手中的权柄。

虽然目的没有达成,但他与裴越之间的争锋已经公之于众。

只不过,裴越是国公不假,萧瑾也是功勋卓著的一等国侯兼西府右军机,谁也不敢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将他与此事牵扯在一起。

因此今日朝会上,萧瑾依旧平静淡然,偶尔看一眼旁边的广平侯谷梁,目光饱含深意。

直到銮仪卫指挥使陈安出班奏禀,一席话似巨石入水,顷刻间掀起汹涌浪头。

“启奏陛下,臣及銮仪卫密探近日来在京师各处搜查,朝会开启之前接到一封密报,关于卫国公遇刺一案有了新的发现。”

两仪殿内猛然响起喧哗声。

纠仪御史接连呵斥才让大殿内安静下来。

刘贤沉声道:“讲来。”

陈安强忍着看向萧瑾那边的冲动,垂首说道:“臣等发现,先前之所以抓不到刺客,是因为他并未躲藏在西城和南城之内,而是根本就没有逃远。当日,卫国公于古水街上遇刺,此地位于兴业坊和永仁坊之间,往南可以逃进南城,往西可以通向西城。”

他微微一顿,满面愧色地道:“臣愚鲁,将追捕的方向定在西、南两面,却忽略了那名刺客的身法极其高明,而且他并非独自一人,当时还有人协助他逃走。”

刘贤眼中浮起怒色,一字字道:“究竟是谁在帮助刺客?”

陈安艰难地道:“从目前銮仪卫收集到的证据来看,此事或与襄国府有关。”

殿中一片死寂。

襄国府……

家主便是襄城侯萧瑾。

刘贤并未失去理智,重复着那个字眼道:“或?”

陈安躬身道:“陛下,銮仪卫密探在襄国府后院的一处墙壁上发现血迹,在道旁草丛之中找到了刺客所用的双刀,只是兹事体大,臣委实不敢擅闯襄国府进行搜查。”

所有人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整齐射向那位一等襄城侯。

萧瑾缓缓抬起头,面色复杂地望向正盯着自己的刘贤。

在经过一段仿佛极漫长的沉寂之后,他听到有一些朝臣终于跳了出来,当朝弹劾自己。

萧瑾恍若未觉,只是凝望着刘贤,出班奏道:“陛下,卫国公遇刺一案,绝对与臣无关!”

刘贤沉默不语。

弹劾声此起彼伏愈发喧杂,犹如大厦将倾之势。

……

入夜,卫国公府后街。

“启禀国公爷,陛下并未当朝给出决断,只让銮仪卫和台阁协同进入襄国府搜查。如今襄城侯被暂时留在宫中,京都九门和襄国府周遭已经全部戒严。”

“今日有多少人弹劾萧瑾?”

“共计二十四位大臣,其中包含四位监察御史和三位侍御史,官阶最高者为正四品。”

“吴太后那边可有懿旨?”

“并无。”

“这二十四位大臣的底细都掌握了吗?”

“国公爷请放心,明日天亮之前便能查明。”

裴越站在明亮的月色中,沉吟良久之后,幽幽道:“再等三天,然后开始收网。”

那人恭敬地说道:“遵命。”

裴越望着他的双眼,温和地道:“有劳了。”

那人抬起头来,微笑道:“不敢,沈大人在钱冰离开的时候便交代过下官,将来一切听从国公爷的吩咐。”

裴越略有些感慨道:“当初钱冰对我说,你是先帝的人,是你在台阁内挑动各部主事争夺右令斗的位置。沈大人离去之前,蘸着茶水在我面前写下你的名字,委实令我意想不到。”

那人沉默片刻,亦叹道:“命运无常,难以揣测。下官很久前的确是先帝的人,可是后来逐渐变成沈大人的人,将来只能是国公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