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这不是造反,这是革命!(第4/4页)

所谓的风帽就是一种御寒挡风的帽子,后面较长,披在背上。这种帽子因为可以遮住发辫,所以在清朝初年比较流行,那些被迫留了辫子,但又心有不甘的士大夫,最喜欢戴着着种帽子。但王士元并不喜欢这种帽子,也不喜欢身上这件做工粗糙,样子也很难看的袍子。

“没有好一点的吗?”王士元问,“大明亲王的蟒袍可比这好看多了。还有这顶红色的风帽太难看了,能不能换一顶乌纱?”

“三太子,您就别挑了。”一个大胡子,操着陕西口音的壮汉站在王士元身边,对他说,“黄衣红巾……这是红巾军的打扮!当年您的老祖宗洪武皇帝打来江南时就是这一身!”

和王士元在胡扯的人是何天然(绰号大髯),他领着七十来个天地会的死士(都是陈永华、常明月的人),护着王士元,也装成漕商漕工入了城。还住进了常明月让人买下的这处距离江苏巡抚衙门很近的商馆——这里就是“平江府暴动”的总指挥部了。

而“平江府暴动”(平江府暴动的名称当然是王世凯给起的)的总指挥当然就陈永华本人了,至于王士元的任务,则是在暴动开始后扮演他自己(朱三太子)了。

“三太子,您的王旗也有了,快快,拿来给三太子看看!”何天然又招呼两个手下展开了一面刚刚做好的黄旗,旗帜上还绣着字。

王士元回头看了看,低声念道:“驱除鞑虏复中华;均田分地开太平……这里面怎么没大明什么事儿?”

“有的,有的,这旗还没完全做好,当中还有个明字。”何天然道,“到时候还会有一面天地会的红旗和您的三太子旗一块儿跟着……咱们一起去打鹤山书院的江苏巡抚衙门!”

“咱们有多少人?”王士元问。

“现在有七十二个!”何天然说,“陈参军和常仙姑还会带些人进来,到时候会有大约一百人。另外,拙政园那边还两百人。”

“总共就三百人……”王士元额头上冷汗出来了,“三百人能打下苏州府城?”

其实哪有三百,陈永华、何天然这里的一百人是实在的。王永康那边的二百人压根就是虚的。

“应该是不能的。”何天然笑道,“不过没关系,咱们只需要在苏州府城内尽可能搞出动静就可以了……咱们得让天下人都知道,真正的朱三太子又回来了。这就够了!”

“够了?”

王士元将信将疑。

“够了!”

陈永华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王士元回头一看,就见到一个意气风发的陈分舵主大布流星走了进来,郑重对王士元道:“定王殿下,咱们现在要做的不是一场简单的造反,而是一次革命……现在的当务之急,也不是攻占多少地盘,而是要天下有识之士都知道我们的主张,让他们赞同我们的主张,支持我们的所为,同我们站在一起。

只要天下有识之士都能加入我们,满清的那点八旗兵根本不够咱们打的。”

看着信心满满的陈永华,朱三太子还真是有点无语,什么有识之士?有识之士都是士绅地主,他们能同意均田分地?

正想到这里,一个天地会的门徒飞也似的走了进来,递给了陈永华一张纸条,陈永华拿过一看,就放沉语气,对何天然道:“大髯,让所有人都回来养精蓄锐……我们明天就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