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中山”来了!“溥仪”还会远吗?(第2/4页)

卢三好已经明白王辅臣、王忠孝这对父子的心思了。

他们的意思就是:吴三桂,你先冲,我们掩护!

王吉贞这个时候也满脸堆笑地提醒道:“三好先生莫忘了,家父的两广总督是康熙封的……他要是没把自己的势力培植起来就丢了两广总督的名号,那他非但帮不了王爷,反而会要王爷分兵两广去帮忙。而且家父所求的,不过是一个王中山的前途而已!”

“中山”……王忠孝听了哥哥的话就是一怔!

他这两年已经遇上了“大头、世凯、秀全、秀清”,正琢磨着“中山”在哪儿呢?没想到应了“中山”名头的居然是王辅臣!

当然了,这个“王中山”对应的不是姓孙的那个“中山”,而是姓徐的徐中山,就是那个大明开国功臣徐达,徐达活着的时候封了魏国公,似乎追封中山王。所以也可以称之为“徐中山”。

而王吉贞和卢三好说这话的意思,就是王家没有太大的野心,混个一门二国公就满意了。所以嘛,吴三桂也不能指望老王家当主力啊!

现在老王家父子三人为了吴三桂的造反事业出力不小了,已经够得上一门二国公了,要再努力一点,恐怕就要功高震主了。

“可是令尊不举起反旗,他就得遵照大清的体制,就只能当一个权力有限的总督,如何才能把局面经营起来?”卢三好依旧不死心,还想再争取一下。

“这事儿好办!”于师爷笑着接过了问题,“两广对于清廷本就是鞭长莫及之地,如果平西王在四川、湖广,甚至陕西做大了,康熙的朝廷就更加难以号令两广,王制军的总督不就可以总而督之了?到时候给王制军两年三年的时间,就能把广东大半的知府、知县都换成自己人,同时再练他个几万广东团练,然后就想干什么都行了。”

王忠孝这个时候也回过神来了,笑着对卢三好说:“三好先生,家父所缺的就是时间……王爷在云贵经营了多少年?家父人都还没到广东呢!急不得的。咱们还是好好合计一下,回头怎么把岳乐这个老小子给坑了吧!我估摸着他多半会走四川进兵。”

“走四川?”卢三好问,“何以见得?”

“这是明摆着的,”王忠孝说,“四川就压在云贵头顶上,王爷据有四川,便有了三分天下之势!若进取关中成功,那就有了昔日强秦、大汉、盛唐崛起的根基……所以清廷首先要防止的就是王爷夺取四川!

而湖广这边……清廷在长江上办了不少水师,沿江各省的绿营都有水师,其中又以苏松镇的水师最强,如果调一部分到湖广,就足以封堵王爷进兵之路了。”

苏松镇就是守着崇明岛,堵着长江入海口的那个镇。

当年郑成功北伐南京时就没拿下他们,要不然长江中下游水道就都姓了“郑”,南京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守住。

连郑成功都拿不下的内河水师,吴三桂手下一帮东北、西北来的旱鸭子就别想打垮人家了。

王忠孝接着又说:“如果清廷在四川防堵王爷失败,那他们接下去一定会在陕西、甘肃努力布防……王爷一定要尽快进攻,不能让清廷布置完毕,否则就要重蹈诸葛武侯的覆辙。而王爷一旦拿下陕甘,那天下大势可就彻底扭转过来了。清廷对南方各省的控制一定会大大放松,而长江上的绿营水师也会军心浮动,到时候只要王爷发一支偏师,多半就能扫荡湖广,甚至可以顺流而下,直捣两江。到了那时,这天下可就能唾手而得了!”

“好!”

给王忠孝叫好的是吴小菟……她肚皮里怀着不知道是“秀全”还是“秀清”,总之都和大清不对付,她自己当然也是个坚定不移的反清分子。

现在听丈夫分析得头头是道,也跟着兴奋起来了,“三好先生,咱们就尽量鼓动康熙把主力摆到四川去吧……还有,我大伯到底是怎么想的?他准备和清廷干到底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