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阴魂不散鳌卫帅,又精又忠耿精忠(第2/4页)

而经过耿精忠等人的研究,这个“天子分身”的意思,大概就是“二皇上”或是割据一方的“地方性皇上”。而火耳……一个火,一个耳,凑在一块儿不就是个“耿”吗?

原本在北京的时候,耿精忠还觉得这个谶言不一定会应在自己身上。可是当他在江苏眼见了“轰轰烈烈的平江暴动”,在浙江、福建沿海一带又看到了满清朝廷和官府的祸国殃民(他爹也有份!),在福州耿王庄这边又了解到了自己的真实实力,他就有一种天命昭昭的感觉了。

可是这个天命要如何实现呢?

放下毛笔,耿精忠的眉头又越拧越紧了。

正皱眉头的时候,他最信任的两个谋士,黎华亨黎道士和喻仁英喻师爷一阵风似也的从外头奔了进来。其中那个喻师爷手里还拿着两张名帖,到了耿精忠跟前,双手奉上,一脸兴奋,压低声音:“世子爷,您看这个!”

“这什么呀?”耿精忠拿过名帖先看了其中一张,上面写着一行毛笔字,每一个都认识,但凑一块就不明白了,“复兴大明锦衣亲军指挥使鳌……什么意思?”

“这是鳌拜的名帖!”喻仁英喻师爷说。

“什么?”耿精忠吓一跳,“鳌,鳌拜来福州了?他,他不是在江苏吗?”

一身道袍,看着有点神神叨叨的黎道士一边“数”着手指头,一边说:“世子爷,这鳌拜刚在江苏大闹了一场,江苏那边的八旗、绿营和地方官一定都打着十二分小心在到处捉他呢!他一准在江苏呆不下去,所以才跑咱福建来了。”

耿精忠又一愣,“什么?鳌拜来耿王庄了?”

“没有,”喻师爷摇摇头,伸手指了指耿精忠手里头另一张帖子,“世子爷,今儿来的是这一位!这一位拿着两份名帖跟着曾副都统一起来的。”

“这是……”耿精忠拿起帖子一看,上面也是一行毛笔字,这次能看明白了,“复兴大明延平王府咨议参军陈……郑海贼的人?那个郑海贼怎么也挂上复兴大明的抬头了?”

“他肯定和朱三太子凑一块儿了呗!”喻师爷道,“郑经本来就打着明朝的招牌……这个朱三太子现在搞得很热闹,又是苏州起义,又是成立天地会专门造反,还出了什么《天下为公论》和《天朝田亩制度》,还学闯王搞了个《迎朱三》的歌谣……这不就是元末刘福通和小明王的路子吗?就算他最后不能成事,也能给咱们和郑经遮风挡雨!”

“有道理……”耿精忠点点头,精神头马上起来了,“朱三太子是小明王,那我就是,嘿嘿,我是朱洪武!不对,朱三太子不是已经死了吗?”

“没呢!”那黎道士已经“数”好手指头了,“世子爷,属下已经给朱三太子算过了……这朱三太子是大明崇祯皇帝的第三子,名慈炯,封定王,是崇祯五年八月十五中秋节生人,他有九五之尊的命,寿数起码在七十开外,搞不好能活到八十岁!”

“那死在苏州的那个……”

“肯定是假的!”黎道士斩钉截铁地说。

耿精忠想了想,“除了曾副都统,还有别人知道郑经的使臣来了吗?”

喻师爷摇摇头:“没人知道的,曾副都统和对岸向有往来,一直都是神不知,鬼不觉的。”

耿精忠一愣:“这事儿……我阿玛他知道吗?”

“当然,”喻仁英笑道,“您以为老王爷多老实?”

耿精忠哧地一笑:“我还以为他被我爷爷的事儿吓破胆了呢!”

耿精忠的爷爷,耿继茂的父亲,大汉奸耿仲明是三顺王里面头一个不得善终的。而且他的死因非常离奇,是因为军中收留了“逃人”三百,结果畏罪自杀了……那时候他正率兵一万在进军广东的途中!

喻仁英道:“世子爷,王爷只是谨慎,绝不是胆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