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爹,您想造反?可我的本钱还不够啊!(第4/4页)

王辅臣看了眼姚启圣:“姚师爷,这样的县有多少?”

“东翁,广府有香山、新宁、新会、新安、顺德、东莞六县,肇庆有阳江一县,惠州有海丰、归善两县,高州有电白、吴川……总共有十一个县。另外,肇庆首县高要,琼州府的首县琼山,潮州和惠州接壤的惠来,扼守岭南门户的曲江等四县,咱们最好也都拿下了。”

王忠孝道:“有了这十五个县,再加上巴叔的肇庆府,儿子的粤海关道……或许再搞二三个知府或是知州,咱们就可以开始经营咱们自己的根据了!”

“还要经营?”王辅臣皱起眉头,“怎么经营?”

“首先当然是选拔人才充实到总督衙门和咱们能掌握的道府州县衙门中去!”王忠孝说,“这大清朝的官,再用得着他们的地方,总是太少太少了!

别处不说,就是父亲您的总督衙门里面,就您一个光杆……连六科房的师爷也不是官。咱们要想真正有效掌握地盘,这个官和吏……还是要多一点的!”

清朝不是没有冗员,内务府系统的冗员就很多!但是地方官吏却太少……一个县往往只有一个正印官“有编”,即便是大县,最多就再给个县丞或是主簿、典使,这仨贰佐官还不舍得都凑齐了。所以往往一个县能有两个官就已经很多了!

有编的官员不够,这地方政务当然就只能依靠官员的“幕僚、家人”和地方上的豪强去办理了……前者都是官员自己花钱雇来的,后者则来源长期把持地方的士绅或是地痞流氓。

这官员自己花钱雇人……可不是一个两个!而是至少一二十个,多得甚至可以达到一二百!这钱哪儿来啊?不得贪污吗?

至于地方士绅和地痞流氓,他们又凭什么干着没有什么钱拿的“小吏”?

“可是朝廷的体制……”王辅臣眉头都拧成一团了,“还有咱们上哪儿去找那么多人才?”

“朝廷现在忙着和吴三桂征战,还能管多少广东的事儿?”王忠孝笑着说,“咱们自可放手而为!至于人才哪儿了?不是有维新学堂和精武学堂吗?咱们要经营好地盘,就得认真办好这两所学堂!”

“可是办学也要花钱呢?”王辅臣道,“现在这两所学堂不过刚刚开办,就已经花了不少……要真的大办,一年还不得开销个一二十万?银子从哪里来?”

“银子……”王忠孝笑道,“父亲大人,有孩儿在呢!孩儿可是粤海关道……等海关道办起来了,自有大把的银子可以收!”

“少东家,”姚启圣提醒道,“海贸的水可深……而且盘踞濠澳的夷人也不好对付……他们一边在朝廷中有人,一边又和平南王府有交结。历任的两广总督、广东巡抚都很难插手。”

王忠孝哈哈一笑道:“那是别人没办法……我是有办法的!多了不敢说,一年从海关上捞个几十万上百万是没有问题的!”

“真有那么多?”王辅臣眼前一亮,“真要有那么多,那咱们的兵可就不止一万六千了,再翻一倍都有可能!”

王忠孝胸有成竹地说:“父亲大人,您就瞧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