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大清要完,我们还是快点学蒙古语吧!(第3/4页)

福全摆摆手:“他们没机会了!观音保已经带着我皇玛嬷的懿旨去科尔沁草原摇人抄他们的后路了!我们这回只要能将他们父子击退,那可就大功告成……对了,你们想到辙了吗?”

“我们想?”瘫在一把椅子上,看见福全来了也不起立的张勇闻言一愣,“王爷,您不是已经定下了诱敌围歼之计了吗?”

“我那个计……能行?”

“行!太行了!”张勇笑道,“王爷妙计安天下……就交给我们几个去执行吧,保管大获全胜!”

“怎么执行?”

“简单,”张勇道,“老夫带麾下三千子弟兵押着粮车去诱敌。赵总镇和李翼长分两路包抄,您和杨道台就在城北的元大都土墙下设阵指挥全局……一万五千大军兵分四路,一准可以把阿布鼐和布尔尼的五万蒙古骑兵一网打尽!”

“真的能行?”福全还是觉得有点不靠谱。

“行,太行了!”赵良栋道,“咱们的优势很大!”

那个图尔猛额也点点头道:“一万五千打他们五万……输不了的!”

赵良栋和图尔猛额看上去都挺像那么回事儿。

福全还挺个纳谏听劝的好王爷,见底下人都这么说,也就批准这个方案了,“好吧,那……什么时候可以出兵?”

“马上!”张勇道,“王爷,救兵如救火……现在巡捕五营随时可以出动!”

福全想了想,说:“那就明天吧,明天中午,张提督你先率兵出德胜门!天黑之后,本王再率领其余各队,悄悄出城!”

“嗻!”

……

大清康熙十二年九月初五,北京城德胜门内的大街两边,已经聚集了不少看热闹的八旗姐妹、八旗大妈和八旗老头了。这座大清朝的首善之都,现在可是壮丁奇缺啊!

这几年大清朝的天下可谓是风雨飘摇,北京城内的壮丁已经死了一批、补了一批,然后补上的又走了。所以现在留在这座旗人之城内的,主要还是一群老弱妇孺,天天盼着有什么好消息从前方传回来。

可惜,现实总是那么不尽如人意。好消息没来,蒙古入寇,大元再来的噩耗却是突然传来,给了所有人当头一棒。

现在大明、大顺好像都已经回来了!

大元又诈了尸!

接下去会不会大宋、大唐也都粉墨登场?

这好好的大清天下,再这样下去就不是“三国”了,而是改“战国”了。

虽然大清天下已经有了向“后战国”演变的苗头,但北京城内的这些妇孺老人,今儿一听说又要出兵了,还是自发聚集到德胜门为又一批开赴前线的大清兵送行……大家总还是盼望着能打个胜仗,别让大清的国运继续下落。

而且这个大元好像很喜欢屠城,如果让那个察哈尔的逆王布尔尼和他爹阿布鼐一起打进北京,恐怕大家伙的老命小命就都要不保了。

就算勉强保住一命,恐怕也会被掠为奴隶……

除了这些在旗的老弱妇孺之外,今儿在德胜门这里,还有不少袍褂整齐的官员,大多都是汉员。康熙带去西安的只是一个精干的行朝廷,大部分的朝臣都留在北京。

另外,由于八旗兵折损严重,必须补充,所以原本在各个衙门里当差的笔帖士都改行从军了。而腾出来的职位,就只能让汉员补上了。

所以,这两年汉员得官还比之前容易一些……当然了,好一点的缺还是要花钱买的!

而现在这些花钱买了缺或是好不容易才考上进士,又被铨选成京官的汉员,现在也得来瞅瞅……如果大清真不行了,那么他们得快点谋出路啊!

是去襄阳投吴应熊,是去武昌投李自成,还是赶紧学蒙古话当元朝的汉官?

最后,今儿得到消息,跑到德胜门外“看热闹”的还有阿布鼐、布尔尼派来的细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