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 殖什么民?大明是在输出进步的共和制度!(第4/4页)

说实在的,和枪林弹雨的战场比起来,新的战场更让李中山感到扎手。因为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他还有“金手指”可以开……他知道排队枪毙,知道炮步骑结合,知道纵队战术、横队战术、空心方阵战术、斜线战术,还知道米尼弹是怎么回事?也知道火炮、步枪大致上的发展方向。

虽然这些知识远远达不到军事家的水平,但是他这一世所拥有的技能就包括如何指挥一支冷热兵器交替时代的中等规模的军队作战——原来的那个王忠孝,就是被当成一个未来的将军从小培养起来的。所以当来自两个时代的知识结合在一起之后,李中山就拥有了军事上的“金手指”。

另外,他对“国人共和”的那一套,也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也知道应该怎么组织一个服务共和的天地会。

但同时,他也知道,光靠以上的这些,其实是不足以持久维持一个共和体制的。

只要对罗马和古希腊的历史有足够的了解,就知道一个良好的国人共和体制虽然可以非常强大,但同时也很难维护……因为国人共和的基础,其实是一个庞大的中层,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他们就是富农和小地主。

只有当富农和小地主足够多,而且可以持续的时候,国人共和才是强大和有效的。一旦这个阶层因为种种原因而衰败凋敝,那么共和也就衰败了,即便名存,也只是苟延残喘。

譬如腓尼基战争后的罗马,伯罗奔尼撒战争后恢复了共和体制的雅典……共和之名也许还在,但实质已经完全改变了。

对于李中山统治的大明而言,中小地主和富农的力量其实并不强大,大地主大商人的实力则不容小觑。

譬如翼王郑经和尚书左丞陈永华、尚书右丞卢三好,他们所代表的,其实都是海商、丝商和东南士绅……

就在李中山想到郑经、陈永华、卢三好三人的时候,他的都房门外忽然传来了周昌的声音:“大将军,翼王和陈左丞有要事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