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回来了(第3/6页)

小刘抿唇笑,显然对丈夫转业后的工作,她没有嘴上说的那么不满,只是眼角余光看到程蔓,又有点忍不住羡慕:“还是小程好,陆副团这么有出息,说不定能在部队干一辈子。”

邢晓红一听,深有同感地点头:“没错,小程家在临江,陆副团一辈子不转业也好。”

程蔓以为自己是个看客,没想到突然成了主角,摆手道:“以后的事,现在还说不准。”

“对你来说,日子是还很长…………”小刘感慨说,“我们就不行了,三十多快四十,人生已经定了。”

话虽这么说,语气里却没有多少伤感。

她们再怎么样,在这年代都算是过得不错的,未来只要不作死,安安分分过日子,都能安享晚年。

没什么可后悔的。

闲聊结束,三人各自忙碌起来。

她们的忙碌其实没有持续太久,第一周结束,救援就差不多到了尾声。到这时候,能活下来的基本都被救了出来,而那些没被救上来的……大概率活不成了。

虽然寻找罹难者的工作仍在继续,但重心渐渐转移到了灾后疾病救治和人员安置问题上。

被派去救援的军人虽然还没回来,但他们的工作基本没有了危险,军嫂们不再焦虑,程蔓的工作基本结束。

邢晓红的工作也差不多,这年头的人都没有多富裕,款项物资捐过两拨,大家就拿不出东西了,毕竟他们自己的日子还要继续。

度过了最困难的时候,两个部门也没有再搞捐献活动,妇联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地震安全教育上。

这事本来是小刘负责,忙的时候她也组织大院里的军嫂和孩子上过几次课,反响很不错。

因为唐山地震还没过去,上课时大家都听得很认真,生怕自己漏听了,真发生地震不知道怎么避难。

但地震安全教育能讲的内容有限,两次课就讲得差不多了,后来再讲都是翻来覆去地炒冷饭。

再加上临江离唐山远,广播一停,地震的阴影也迅速散去,前两次课到的人还挺多,有五六十人,到第三次就只剩下三十多人,第四次更少,那些没听过的也不乐意来听。

其实上过几次课,妇联交代下来的任务就完成了,安全教育工作直接停掉也没关系。

但吴舜玉认为安全教育应该是长期工作,一两节课很难起作用,应付领导是够了,可她想要的不仅是走个过场。

而现在的矛盾点是,因为听课的人不配合,这项工作已经很难进行下去,而小刘对此毫无办法。

这也是吴舜玉让程蔓加入这项工作的主要原因。

她认为程蔓虽然年轻,但很有想法,说不定她的加入能让这项工作继续推进。而小刘是即将离职的人,如果这项工作能推进,以后肯定是由程蔓接手负责,她现在加入刚好。

程蔓加入后提出的想法确实不错。

首先她提出区别安全教育课的听众,将成人和孩子分开,甚至还可以再细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分开上课。

一是因为不同年龄段的人接受度不同,有的内容成人一遍就能懂,五六岁的孩子可能要听好几遍,甚至需要掰碎了跟他们说。

这种情况下,让他们一起上课只有两种可能,大人懂了小孩子没懂,和经过解释孩子懂了,大人却因为等待太久觉得无聊浪费时间。

成人之间也可以按照有工作和没工作,安排不同的时间上课。

另外课程不宜太频繁,针对每个群体,一星期安排一次课,每次课安排在半小时内最好,多了难免觉得烦。

其次她认为课程内容需要调整,照本宣科太过枯燥,最好加入场景模拟,有利于军嫂和孩子们代入,也能加强记忆力。课程也不要局限于地震安全教育,暴雨、山洪、雷电都可以并入其中一起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