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大变化(第2/7页)

来接他的人闻言问道:“你是没看新闻吧?现在政策变了,国家鼓励个体户,他们这样不算薅社会主义羊毛。”

除了摆摊卖吃食的,还有人把自行车改造成三轮车,停在火车站门口载客。

别说,他们生意还挺不错,程蔓和陆平洲刚走出去,就看到七八辆三轮车各自载着客人离开,旁边好几个大包小包的人都没能挤上去。

两人挤上公交车,路上也时不时能看到摆摊做小生意的,车上乘客的话题也基本围绕这个展开,只是意见并不相同。

有人觉得做小生意挺好,总是个营生,收入不一定比上班低,但更多人觉得个体户不够稳定,不如正式工作好。

还有看不起个体户的,觉得不够体面,而且国家现在鼓励个人做生意,万一哪天反复,这些现在挣了钱的保不齐要被扣帽子。

这话一出,车上的人基本都沉默了。

虽然大运动已经结束两年,但那些年发生的事,在这代人心里烙下了很深的印记。所以哪怕政策一天比一天明朗,大家仍不免担心政策倒退。

程蔓坐在后排,将大家的情绪收入眼底,她知道他们在担心,也知道他们的担心并非毫无道理。

未来几年确实是阵痛期,发生过「倒春寒」,但改革开放终究会成为大趋势,无法阻挡。

而身处时代洪流中的他们,在这时候做出的选择,于他们未来的人生而言至关重要。

程蔓还没到选择的时候,但她身边已经有人做出了选择。

程蔓知道最先做出选择的是段辉,刚过完年,他就做了一件惊呆众人的事———他卖掉了机械厂的工作,准备南下。

段辉此举,无异于平地一声惊雷,家属院所有人提起他的名字,都要加上一句感慨:“这小子疯了!”

王秋梅也觉得段辉疯了,在程蔓和陆平洲上门时说:“你们说他怎么想的?国营厂的正式工作,别人盼都盼不来,他倒好,一声不吭就给卖了,说要南下。”

虽然在同一个大院里住着,但程蔓跟段辉不太熟,毕竟年龄上差着好几岁,没一起玩过。可要说他们完全没交集,也不至于,她小时候还分过糖果给他吃,而且段辉跟她大哥二哥关系还行。

不过在段辉性情大变,跟红袖章混到一起后,王秋梅就不许程进兄弟俩跟他来往了,很长一段时间里,程蔓在路上碰到段辉,都不一定会跟他打招呼。

她不太喜欢这人的行事风格。

段辉是命苦,他妈对他也的确不好,但这不是他后来为虎作伥的理由。

大运动进行到后期,很多人都有些魔怔,那些红袖章因为别人随口一句话,就能给扣上帽子,害得人家破人亡。

段辉身处其中,手上不可能干净。

这也是那些年里,很多人怕他的理由。

他是运气好,在红袖章队伍里混了多年还只是个小喽啰,所以大运动结束后,他没有像那些中心人物一样被清算,所以才能保住机械厂的工作。

对这样的一个人,程蔓是不怎么关心的。

但他做的事确实让人震惊,而且他还南下了。

程蔓好奇问:“他南下去了哪里?”

“说是什么什么县?”王秋梅扭头问程树伟,“是什么县来着?”

“宝安县。”程树伟说着野人不追摇头,“你们说这个小段怎么想的?他去的要是羊城,我还能理解,毕竟是大城市,说不定有发展机会,一个县……这还不如留在咱临江。”

程树伟话音刚落,王秋梅就哎呦了声说:“你得了吧!羊城再大,他过去也只是个外地人,人生地不熟连户口都没有,能找到什么正经工作?这个宝安县更是……你们知道现在大院里怎么说的不?”

程亮好奇问:“怎么说?”

虽然是在自家客厅,但王秋梅还是刻意压低了声音:“大家都说他不是疯了,就是得罪了什么人,怕被人报复才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