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别人是自信,他们仨需要在自信前面加两个字(第2/2页)

毕竟闲着也是闲着,另外几个问题,高璋明显觉得那不是自己所擅长的。

毕竟冗官怎么解决,呵呵,北宋的冗官问题因素太复杂,根本就不是三言两语解释得通的。

自己都不明白原因,就去想解决办法,那不是扯蛋是啥?

至于军备废弛,或者说大宋军事器械弄虚作假,以次充好的问题,想要解决它,简直再容易不过了。

第一种解决办法,那就是“物勒工名”制度,这种制度,来自于第一个一统华夏的大秦帝国。

便是要将军械器物的制造者和检验者都要将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而且这种制度,在吕不韦的《吕氏春秋》上亦有记载。

高璋可是记得自己看过的一段关于秦朝“物勒工名”制度的视频,就曾经提及一把秦朝的戈上便刻有“五年相邦,吕不韦造”、“寺工:詟”、“丞:义”、“工:成”等字。

从武器的铸造者到检验者,再到兵工厂的负责人,一直到丞相吕不韦,形成了一整套的军械武备监察体系。

一旦这柄戈,因为质量出现问题,便可以从上至下地追究每一级责任人的责任。

正是因为这种制度,极大地保证了大秦帝国军械武备的生产质量。

另外就是,武器的流水线生产,每一个部件,都有着极其严格的规模,如此一来,每一件武器之间的零件,都可以进行更换,利于节约成本。

除了这第一个方案之外,高璋还有另外一个骚操作,那就是,既然朝廷搞军械的质量不过关,那为啥不外包?

例如找大型工坊制造一些不需要保密性质的武器,例如刀、枪、弓箭等。

大型工坊,根据朝廷的要求制作,达不到标准,不付钱就是了。

反正大宋王朝别的不多,骚操作多得出奇,就连朝廷税收都搞外包横式,所以,军械制造外包,那又有什么呢?

没想到自己在科举考试上,居然会遇上这么高大上的,很对自己胃口的策问。

高璋觉得自己哪怕不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才华,好歹也要为提高大宋的军事装备质量作出一丝贡献。

高璋由浅入深地先将大宋军事装备质量的败坏原因,进行了一番剖析。

毕竟在家中,好歹听亲爹这位掌兵的大宋太尉聊起过,亲爹都对于大宋军械装备的质量进行过疯狂的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