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五章 我大宋向来讲究仁义(第2/2页)

当然,语言艺术肯定不会说得如此直白,高璋很高情商的继续向身边这些人言道。

“毕竟,我大宋向来讲究仁义,若是我等边军,贸然兴兵而伐辽地,怕是朝堂诸公,又要多事。”

“可倘若乃是西夏残卒意图谋落脚之地,而取辽地……”

“既然辽国失地于西夏之后,这些疆域,自然不能再算辽土。我大宋取之,别人也挑不出什么错处……”

“只是,措词得弄好了,另外,西夏残兵伐辽地的时间,与我大宋夺取那三州之地的时间,需要有个缓冲……”

看着跟前这位说起话来,仍旧斯斯文文的高璋。

监军使梁师成一面听,一面频频颔首不已,他懂,他很懂。

一旁,皇城司赵押班,蔡京之子蔡老六,童贯之子童智胜那齐刷刷上下点动的脑袋。

更远一些的地方,一干大宋将领,看到不远处高璋在那里不知道嘀咕啥子,可那一颗颗上下晃动的脑袋,这一幕,早就已经让他们习以为常。

蔡老六虽为手无缚鸡之力的文臣,可是当点火飞雷炮的引线,就不下十次,高璋已经很大方的把炸伤辽国主将的功劳稳稳地安在了蔡老六的身上。

现如今,蔡老六仅仅凭着战功,他在光复的旧土,就已经足足有了千亩田地。

至于那位亲自下场厮杀的童智胜,也凭军功获得了一千三百余亩的田地。

虽然他们的功劳有很大的水份,而且是一挤就掉的那种。

但问题是,高璋亲自过目,监军首肯,诸将认可,再水那也已经变成了真的。

反正蔡老六自打随军以来,当真是相当的老实,主要是身边全是一票杀人如麻的粗鄙武夫。

眼一红脖子一粗那就耍着大刀片子上的那种。自认斯文人的蔡老六自然不可能跟那些人交道。

成日跟随于高璋的身边,越发地知晓了西夏旧土这何等的风水宝地。

想想大宋与西夏本就敌对,可是为何西夏却偏偏愿意跟大宋的商社做生意,种植棉花。

还不就是因为利益,绝对是种粮的数十倍之利,大到令他见多识广的蔡老六也滴下了口水。

如今,他可也是频频向家中去信,知会那老迈的亲爹,请你眼光放长远一点,朝着这边看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