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八章,盛世仅仅只是开始(第2/3页)

众人一阵沉默,一个个都不知道该如何去回道。

如果仅仅只是对弘治皇帝拍拍马屁的话,大家都会,而且一个个都是高手,能够说的天花乱坠,地涌金莲。

但关键是弘治皇帝很显然不是要你来拍马屁,而是要从今天的所见所听当中来找出大明现在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出来。

这就让刘健、李东阳、谢迁、佀钟、章懋这些传统的大臣们烦恼了,他们所知道的治国之道,那是以往千百年来都在用的治国之道。

无非就是轻徭薄赋、休养生息、轻刑法、亲贤臣远小人等等之类的,这样的治国之策,已经实行了千百年,一代又一代,始终都是如此。

而在这样的治国之道下,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有口饭吃那就算是盛世了,在几年之前的时候,文臣们就喜欢对弘治皇帝鼓吹弘治中兴,大明盛世。

只是,北方三省的饥荒就让所有人看清楚了这所谓的盛世、所谓的中兴不过是文臣们所吹出来的,对于他们这些文臣、士大夫、地主士绅来说,那确实是盛世。

因为朝廷轻徭薄赋,皇帝亲文臣远武将,尊儒重道,他们的日子当然是最好过的日子,可是对于底层的老百姓来说,日子依然非常的苦,连温饱都做不到,在生与死之间徘徊,勉强过活。

稍微有点灾难,立即就饿殍满地、易子而食,烽烟四起。

这算什么狗屁什么中兴、什么盛世,再加上外部,北方草原的鞑靼人年年南下劫掠,东南沿海的倭寇、海盗横行、西南土司反复无常,可谓是内忧外患。

所以刘健、李东阳、谢迁他们这些传统的儒家文臣根本就没有办法跳出原先的框框,同样也是没有办法提出有任何实质性进步的政策出来。

至于拍马屁,还是算了,弘治皇帝听腻了,所以大家一个个也是沉默不语,干脆就不说话了。

至于刘晋,脑海中也是一直在思索着,为什么这大明的发展会如此的迅猛,老百姓的生活变化也太大、太快了。

这让刘晋都觉得不可思议。

不过仔细的想一想,这一切有都是非常的合理,大明是处在全球食物链顶端的存在,又没有经历过百年灾难,更没有被人给剥削和压榨,反而可以压榨、剥削和掠夺其它的国家。

如此才能够让大明拥有现在的一切,要知道现在大明所拥有的远比后世华夏发展几十年所拥有的一切还要多。

尽管科技上相差很远,可是大明在国际上的地位,大明人的生活和地位还有这最重要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上面,远不是后世所能够相比的。

弘治皇帝见众人都纷纷沉默不语,想了想也是对着刘健说道:“刘爱卿,你先说说。”

被弘治皇帝点名,刘健也是心里面也是微微一瞪,这当首辅都已经多年了,说实话,这还是第一次。

“陛下,今日的所见所闻来看,我大明的老百姓已经衣食无忧,生活富足,而这一切都是因为陛下圣明,在陛下的带领下,我大明才有了今日之盛世景象,有了今日的繁荣昌盛。”

想了想,刘健还是套用了公式,先对着弘治皇帝拍一顿马屁再说,不管有用没用,这马屁多拍下总不会错的。

“嗯~”

弘治皇帝微微点头,但看得出来,刘健说的话并没有get到弘治皇帝的重点。

“但正所谓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衣食无忧的老百姓也是有了更多的需求,无论是肉食、住房、教育都有需求。”

“而这些问题,以后将会成为我大明的重要问题。”

好歹也是首辅,也是贤臣,还是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看出了现在所存在的问题。

“那爱卿有何良策?”

弘治皇帝点点头表示了认可,现在的大明所面临的问题确实是和以往所面临的问题完全不一样了,这大明的国策自然也是应该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