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儒法治儒生(第2/4页)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此地多是读书人,明明是雕梁画栋,处处昭示富丽堂皇的房屋,却给人一种清幽风雅的韵味。

初看只觉得此地适合读书,再看却又觉得说不出的别扭。

而诸多儒生各个身穿青衫长袍,身边摆放着各色糕点、水果,稍有瑕疵都不会出现于此。

这些儒生的身上,同样有着类似于太阳星中儒生的气息。

不过,他们身上的气息,比起太阳星中的这位,太过驳杂,并且弥罗还在这些人拥有的气息下,感受到一股无所不在,却又死气沉沉的腐朽气息,以及几乎和文气共生的铜臭味。

此刻,这些儒生或是引经论据,或是吟诗作对,各个暗暗攀比,不断催动自己那点文气,试图影响对方,或者获得学府中央儒生雕像的青睐。

弥罗看着雕像中,在一次次冲击下,一点点消散,微弱却精纯的文气,叹息一声,不愿见到这么一样先贤遗物被一群白痴毁了,便招来宝镜,对着那儒生一照。

大量此方太虚幻境的儒道法理汇聚而来,融入宝卷之中。

【人道·正九品书生】也是随之出现明显的变化,先是衍生出同为【人道】系列的【从九品童生】、【正九品秀才】、【从八品书簏】、【从八品举人】、【正八品学士】、【正八品进士】。

而后,在【人道】系列之外,又多了一个【神道/人道·从七品儒道先贤(大儒)】。

【童生】、【秀才】、【举人】、【进士】显然是儒道和朝廷气数结合的产物。

【书簏】和【学士】则类似于【书生】的进阶,其中【书簏】是弥罗将那学府中儒生气息收拢、整理之后,汇聚而成,并非什么好词,其含义是读书虽多。但不解书义,获益甚少的人。

这样的名字,能够成为【从八品】,也是出乎弥罗的预料。

至于最后那个【神道/人道·从七品儒道先贤(大儒)】,对应的便是太阳星中的这位儒生。

其名字之中最后的(大儒),则是受到弥罗主观认识的影响,根据其能级,对标函夏大儒的力量,增加的备注。

有意思的是,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人道系列的名字,更多的是依托于人道秩序,这些名字竟然都没有【虚】作为前缀,代表回到函夏同样可以使用。

弥罗看着新增加的【神道/人道·从七品儒道先贤(大儒)】,当着天光剑仙的面,伸手一点,将其加持在太阳星的儒生身上。

道道浩然之气,随之倒冲大汶境内,卷起一阵罡风,那一位位衣裳光鲜的儒生各个摔了个倒栽葱。

下一秒,诸多儒生纷纷看向中央的雕像,就见道道浩然文气之中,无形的秩序之力汇聚,凝结成一柄朴素的戒尺。

那戒尺猛地一看,同一般木制长尺毫无区别,但稍微留心便会发现,其木质纹路之中,篆刻着大量细小的文字,阐述着礼仪和秩序之道。

一位儒生大喜过望,高呼道:“先贤显灵了,先贤显灵了!”

说着,便是打算以自身文气,接引那戒尺落下。

边上的儒生见状,纷纷有所明悟,想要动手,其中部分儒生,更是仗着资历,试图挤兑其他儒生。

但在场众人谁还不知道谁,纷纷互相拆穿对方的面孔。

不一会儿,在场众人各个面红耳赤,有人相互推拉,甚至斗殴起来,场面十分混乱。

部分地位更高的老儒依旧稳坐钓鱼台,他们看着下方一些备受好评的青年,相互拆穿对方的错误,暗暗记下,留作把柄的同时,也是在和其他人明枪暗箭不断。

“方老学识渊博,乃是五朝元老,应当由你先行。”

“刘大人客气了,老夫这五朝元老不过是仗着年纪大,活得久,且诸位陛下厚爱,才得以坐稳。哪里比得上刘大人你不但治理一方,还修书著作,你先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