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一世英名(第2/4页)

重新浏览了一遍,他问道:“这个我知道,程律想让我看什么?”

程白道:“写得怎么样?”

边斜扯了扯嘴角,也不想太贬低这些文字工作者,只用了一个还算中性的词,道:“还行吧,这东西很‘套路’啊。”

程白笑起来:“怎么讲?”

边斜其实觉得自己来讲这玩意儿有点掉价,但谁让问他这个问题的是程白呢?

所以他难得耐心地用手指点了点那个标题。

从这里开始,给程白讲起来。

“你看,这个‘十宗罪’是正标题,但后面还有个副标题,这才是重点——这可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正义不会缺席,但正义总在迟到。

“标题吸睛,引起人的兴趣。

“这当然只是最基本的,接下来是正文,程律你看这个开头的写法。不直接讲食人案本身,直接场景还原当年判决的情形,虽然没有亲眼所见,却细节地刻画了嫌疑人孙宝山的外貌和神态。

“注意用词。

“青年的脸,疲惫,麻木,手铐,嗫嚅。这些词单独看好像都没有什么,但它们组合在一起,却跟写法庭的词构成了对比。你看,威严,仰视,高处,冰冷,无情的法槌落下。

“在看过这个开头之后,判断力一般的读者其实已经受到了一定的心理暗示,情感上会偏向于嫌疑人一方。

“然后他写了孙宝山这些年在狱中的病痛,写了他老去的妻子,在没有父亲的情况下长大却不得不隐姓埋名的女儿,配图是一张一家三口开开心心的合照。”

“感觉到什么了吗?”

边斜说到这里的时候,便不无轻蔑地笑了一声,回头问了程白一句。

程白斟酌了一下,道:“同情。”

边斜点头:“对,这篇文章的作者在用这种方法操纵读者的情绪。在读到这里的时候,很难不对孙宝山产生同情,近而对导致这一切的罪魁祸首产生愤怒的。这两种情绪都是愚者最廉价的情绪,挑动起来毫不费力,后面再写赵平章可能存在的过失,末尾还故意设问,让人去想如果自己是孙宝山遇到这种情况要怎么办。这是在激起恐惧,也就能激起更深一层的愤怒。”

而对营销和传播略有了解的人都会知道,情绪是一种重要的传播元素。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不转不是中国人”。

早两年被这句话绑架的傻子不知道有多少,朋友圈里一刷就是一大堆。

边斜虽然是个写书的,看似与新闻这个行当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儿,但在“调动情绪”这个点上,他是绝对的专业。

写小说并不是“好看”那么简单。

事实上所谓的“好看”,只是一个故事最终呈现的整体效果,而这个效果由各个不同的方面构建。

一切好的故事都能调动起人的情绪。

或者悲,或者喜,或者好奇,或者愤怒……

换句话说,在这方面他才是行家,眼前程白让他分析的这篇文章,在他看来也就是个入门水平。

他皱起眉:“我记得赵教授告了这个人吧?”

头发已经差不多吹干了,程白把吹风机收了起来,淡笑:“是告了。不过听你分析,这种文章的操作难度其实不高?”

边斜道:“掌握了方法的话,就没什么技术含量。”

程白于是了然。

边斜想了想她刚才说的话,却隐约感觉出点什么来,刚想开口询问,没想到程白搁在茶几上的手机忽然响了。

她朝他打了个暂停的手势,示意他先噤声,才拿起手机接了电话,声音里不无惊讶:“了了?”

“卧槽吓死我了!”电话那头魏了了崩溃的声音立刻传了过来,“你快给我开开门,我到你家躲躲!”

到、到她家躲躲?

什么情况?

程白脑袋空白了一瞬间:“可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