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风波(第2/3页)

他们此行身边还跟了两个死士,估摸着是她爹想到了上次洛阳夜游时闺女的兴奋劲儿,特地遣来相随提东西的。

果不其然,长孙蛮叽叽喳喳一路就没消停,一会儿摸摸龙灯上的毛穗子,一会儿又停在香料摊前挨个儿闻闻。被自家统领委以重任的两个死士跟在身后,有苦难开。他们大包小包提着,有风车爆竹,有糖饼豆皮,还有新鲜出炉的毛炒栗子。

能有死士看着,一向不和的夫妻俩同时松了口气,偷得片刻清闲。

这会儿,小姑娘又停在围满人群的傩戏前,开始笨拙地优孟衣冠。她举着胳膊,小马步扎得摇摇晃晃,偏生还要学人家傩戏伎子来回动腰,模样滑稽可爱。萧望舒的笑声从幕笠下传来,看样子心情十分不错。

知道公主娘开心了,长孙蛮也就停下动作。她蹬蹬几步扑进萧望舒怀里,嗲着人道:“阿娘!新年快乐!今年还没出元月,我这声问安可还来得及?”

除夕夜国宴她就跟萧望舒闹脾气,后来又被她爹一意孤行带离长安,几经波折至此,今年的年夜也快磨蹭完了。

萧望舒一怔,她抬手搂住闺女的背,道:“当然来得及。只要是阿蛮的祝福,什么时候都来得及。”

说着,她于川流不息的人群中蹲下身。

这份举措很少见,少见到长孙蛮惊讶地睁大了眼睛。

对于向来注重皇室威仪的公主娘来说,在外人面前,她从不会轻易打破自己的仪容。

隔着一层素白幕纱,萧望舒对上她明亮的眼睛,祝福道:“阿娘也祝你冬安。愿我儿阿蛮开泰顺遂,无病无灾。”

长孙蛮点点头,补充道:“你也是。阿娘也要健康平安,还有……”她看向一旁淡笑不语的长孙无妄,神情认真,朝她爹伸出小手,“阿爹,新年安康。”

恰如此时,不远处爆竹声响,噼里啪啦。街上的孩子们拉着手,围着烟火笑闹。街尾走来两列衣着华丽的出游人群,数位小孩儿提着春灯跑来跑去,看样子也是高平县酬神的风俗。

两街倚在门户下的百姓纷纷涌来,一阵高声道:“出灯了——”

霎时间,人流剧增。无数人冲散了游灯队伍,更有甚者抢走了小孩儿手中的春灯,奇怪的是,两方人马皆都兴高采烈,似乎这并不是败兴之举。

同时被冲散的还有长孙蛮。

她刚刚正在努力营造出一个幸福之家,结果没等到她爹上贼船,却等来了高平百姓一哄而上。

长孙蛮到现在还有些懵,她站在原地昂头望了小半会儿,总算看出来这名为“出灯”实为抢灯的风俗,应是高平县的盛会之一。

不过还好,虽然没瞧见她爹娘,她倒是瞧见了两个急得满头大汗的死士。就是人群太汹涌,他们一时半会儿还挤不过来。长孙蛮了解地挥挥手,示意自己不会乱跑,让他俩不要着急。

“小娘子,买点饴糖吧。”

长孙蛮闻声转过身,看见一名背着扁担的挑夫。他戴着一顶草帽,两颊被冻得霜红,说话间不时哈出一阵白气。

见长孙蛮看过来,他连忙放下竹筐,小心拨开上面蒙着的纱布,道:“昨夜我闺女才做好的梨膏糖,正甜哩!今宵年夜,小娘子不若买点尝个新鲜?”

长孙蛮本能的往后看了一眼死士。

显然他俩也看见了这个挑夫,穿过人群的动作愈发迅速。

长孙蛮心下稍安,一边琢磨着她娘口中的拍花子是真是假,一边拒绝道:“我不吃糖。”

一听这话,挑夫停下翻糖的手。他脸上仍带着憨笑,让人一看就觉得忠厚老实。他不解问道:“小娘子不爱吃甜?”

身后渐渐传来死士的呼声,长孙蛮心思松懈几分,摇头回着他:“也不是,只是我今晚买得够多了。喏,那是我家下人,他们手上提了好几份糖饼。再买下去,我娘会叨念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