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乾坤(正文完)(第3/8页)

女儿憨态娇怜,惹得萧望舒失笑,“我听说春娘抱了箱子来,你要给我看什么东西?”

其实长孙蛮要给她看什么,萧望舒已经猜到一二。

长孙无妄一不小心捅了个大篓子,没敢再瞒着,那天夜里就一五一十交代个干净。

对于新律,萧望舒尚还面色如常地喝了口茶,可当听到长孙蛮亲口说出“喜欢”二字时,对象还是那个她打一开始就不太喜欢的兔崽子,萧望舒“啪嚓”一声摔了茶杯。

她怒不可遏,又心急如焚,恨不得当夜就奔去魏府,把那个兔崽子驱逐出京。最好永远都离长孙蛮远远儿的。

可身为母亲,萧望舒也太清楚自己闺女的脾性。

不开窍还好,一开窍那就是九头牛也难拉回来了。

这些年政事繁忙,为了推行新政,她少有松懈时分。对长孙蛮关心不够,一不小心造成这样大的疏漏,萧望舒悔不当初。

长孙无妄闭紧嘴当起了哑巴,一点也不敢提自己当初信誓旦旦承诺“有他看着不会出事”。

夫妻俩大眼瞪小眼,对坐大半夜。

等到夜色揭明,也不知是谁先叹了口气。

作为父母,他们对长孙蛮的爱毋庸置疑。

但孩子终究会有长大的一天。

即使他们想把她圈在羽翼下,不去经历风雨,不去受世事磋磨。

可人力尚有尽时。

一辈子太长,他们总会离去。他们无法永远陪伴在长孙蛮身边。

——就像他和她一样,一生一世相扶到老。

萧望舒看着烛火下女儿的脸,恍惚忆起了很多年前,小小的她坐在案头,墨点沾满了手,愁眉苦脸默着四书。

“阿蛮。”

“嗯?”

她应声抬头,手上却摸出书箱里的一摞厚册,“阿娘刚说什么?我没听清。”

萧望舒微敛着眸,笑道:“无事。你怎么带了摞书册子过来?”

长孙蛮抽出其中一本指宽书册。她轻屏呼吸,递过去,勉强稳住声音道:“这不是寻常书册子,这是我同旁人一起编撰的新律。”

如她所料般,她娘脸色浮现出惊讶,“新律?”

“是,较之以前六律,我挑选了部分陈旧不合时宜的律令删除修改,同时也对条律疏漏处进行增订。这次我着重修改了刑、工、户三律,余下官吏军政等律令,我只稍微做了些补充。”

长孙蛮一眼不错看着她娘,掌心的汗浸在纸上,“这次新律修订,凡有疑惑处,我皆征询了阿爹还有田柯先生的意见……他们并不知道我在做这件事,我平时都是誊写在纸上问的。嗯,还有文曦……”

书房里很安静,只听得她娘翻动薄纸的声音。

时间化作了滴漏里渗下的水。一颗,一颗。

缓慢而有规律地,啪——

清脆一声,长孙蛮惊回了神。

不知何时,萧望舒走到了案边。那摞厚册已被她抽出不少,眼见矮了小半。

“这条……”她娘指着摊开的一页,侧目唤她过来,“这条先不能变动。”

长孙蛮凑近一看,是她打算减免徭役之说。

萧望舒委婉解释道:“前些年打了太多仗,军里需要扩充新的士兵来充盈队伍。这件事你姨母前段时间还跟我说,朝中能派遣的军队不够,驻军只能将主要兵力留守在重要据点,像青州沿海的地方,我们的防守就很薄弱。如果倭寇来犯,只能等驻军调援,这对当地百姓来说并不安心。”

“那除了军役,像力役杂役……”

萧望舒无奈,“还是不行。临近雨季,河水见涨,河堤该修缮了。朝里没有那么多人可以派去抢修堤坝,还是需要征民服役。”

长孙蛮微微鼓着脸颊,“堵不如疏。阿胥说征人去挖沟渠比修堤坝有用多了。”

萧望舒哪里不知道这个道理。

这件事去年她就跟长孙无妄合计过,可挖渠治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他俩打算新朝平定后再议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