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第2/3页)

这话不是客气,胡秀男人虽走的早,也只留下一个男丁,但公婆跟小叔子还有妯娌都有帮衬着。

再加上她娘家兄弟也多,自己又是个能干的,早些年过的就不差,更别提儿子当兵后寄回来的津贴。

老书记眼一瞪:“这又不是我个人的,是大家伙儿都同意的,咱这叫照顾烈士家属,组织上那也是鼓励的,就是啸小子...可惜了。”说到最后,从来大嗓门的老爷子也摩挲着烟杆嗫嚅了起来。

听得这话,已经哭干了泪的胡秀眨了眨眼,哪怕儿子已经牺牲三个多月,她这心里依旧难受的厉害。

见状,正美滋滋喝着糖水的陈桂兰忙转移话题:“老书记您提这些个做什么?要我说,咱应该聚集些汉子,再抄上家伙去找那蔺家,她家闺女卷了那么些钱跑路,可不能就这么算了。”

闻言,胡秀也顾不上难受,拍了妯娌一记:“亲家是好人,今天来过了,还了一部分钱,说剩下的后面再凑,再说,葶葶那孩子还不知道到底什么情况呢,你别瞎说八道的坏人名声。”

她没说的是,她本来不想要的,不管咋样,儿媳那么优秀的姑娘进门就守寡,是他们家有愧。

但亲家母丢下钱就跑了。

又想到对方那眼睛哭肿的跟个什么似的,嘴上也燎了几个大水泡,显然这几天也难熬的厉害,胡秀就算真有怨气也泄了。

尤其那一叠钱里,有大团结,也有毛票,零零整整,新旧皆有,想也知道是好容易凑出来的。

也正是因为蔺家这样的品性,才叫胡秀怀疑儿媳失踪的事情,是不是另有事故。

那样明事理的人家,教育出来的孩子也应该知理才是。

陈桂兰没想到蔺家真舍得还钱,直咂舌道:“这就稀罕了,难道是好竹出了歹笋?”

老书记也稀奇,刚要再问两句,就听屋外有人喊:“屋里头有人吗?”

声音听着有些陌生,几人面面相觑后,由坐在炕边剥栗子的张梅花出去开门。

少顷,再回来时,身后跟着名穿着军大衣的中年女人。

老书记认出来人,纳闷起身:“王书记?你怎么来了?”

“我啊,是有好事!”来人正是霍家庄公社的书记王春玲。

对于公社里最出息的军官霍啸,王春玲自然认识。

尤其在对方牺牲后,因为烈士家庭,她更是多有关注。

所以霍啸媳妇卷钱跑路这事,王春玲也算了解颇深。

这不,事情一有转折,她立马亲自赶了过来,屁股刚挨着凳子,就迫不及待道:“蔺葶那姑娘来电话了!”

“啥?!”

一石激起千层浪,直接震懵了几人。

好半晌,最快反应过来的胡秀红着眼费力的挪到炕边,顾不上晕眩的脑袋,急急追问:“我就知道葶葶那孩子不是个坏的,王书记您快些说说,葶葶到底去哪了?是不是有什么难处?”

王春玲也不拐弯抹角,直接将电话中,蔺葶与她说的理由转述了一遍,最后还感慨道:“...就是想确定霍啸牺牲的事情是不是真的,人蔺葶同志还说啦,就算是真的,到底夫妻一场,得将霍啸的遗物带回家,担心你不同意她去部队才偷偷走的,又因为走得慌忙,忘记留话了,这不,寻思你们急坏了,到了沪市立马给来了电话。”

听了原委,所有人面上都带上了欣喜与动容,唯有陈桂兰除外,她总觉得事情没有这么简单,瓜子也不嗑了,细眉细眼中全是质疑:“去就去,干啥还把家里钱全卷走了?”

王春玲:“人蔺同志说啦,说家里的钱她不会动,带上是怕霍啸万一只是出了事得用钱...”

说到这里,王书记又感慨道:“要说人是念书的呢,对于任何事情都抱着一颗积极求证的心态,亲眼去瞧瞧也好,不管结果怎么样,总有个交代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