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劳模(第4/6页)

“吃饭了。”夏母在外面喊。

两人就没再说什么,陈寄北收了信,去搬炕桌,夏芍开了门,去帮着端饭。

第二天陈寄北就去买了烧纸,懒得让陈父知道自己调走了,地址还留的原来的。邮完回到单位,正好碰上徐副经理。

徐经理一见他就问:“酒厂那批桶你也快做完了,上回我跟你说的那个事……”

“我媳妇儿怀孕了。”陈寄北还是那句话。

徐副主任就没见过这么爱老婆的,爱得寸步不离,“你丈母娘不是在家照顾她吗?这可是个好机会,再说时间也不长,年前肯定能回来,赶得上你媳妇儿生孩子。”

这回陈寄北连话都不说了,敛着眸,一副主意已定的样子。

徐副经理只能说一句:“你再考虑考虑。”转移了话题,“小刘最近学得怎么样?”

小刘是单位安排给陈寄北的学徒,不知道是不是按照陈寄北这个样子找的,话也不多。

这个问题陈寄北答了,“刚能修,还做不了木叶,不过人挺努力。”

“努力就行,这个不着急,你慢慢带。”

陈寄北还年轻,他们可没食品厂那么急着培养接班的,找个人主要是给陈寄北打下手,顺便多做一手准备。

马四全再有三年就到退休年纪了,食品厂能不急吗?

还好找了好几批学徒,终于有人能学了,中秋节刚过,何二立就拎着东西上门拜了师。

何二立一拜师,跟他一起那学徒自然从哪来回哪去了。胡副主任办公桌就在窗边,看到何二立老老实实背着工具来上班,忍不住感慨,“谁能想到最后是他留下了。”

当初陈寄北大家就没想到,如今何二立也是。说起来,或许还是陈寄北更有眼光。

刘主任没接这个话茬,“他多长时间能出徒,老马说没说?”

“他退休的时候应该差不多。”胡副主任为这个探过马四全的口风,“何二立已经开始学做木叶了,比曹德柱学得快。就算三年出不了徒,再有一两年也够了。”

终于听到个能学出来的了,刘主任眉心舒展,“他要是真能做木叶,就把曹德柱调走吧。”

实在没忍住露出丝嫌弃,“这都三年多了,还不如个才学三个月的。”

本以为之前没学会,是马四全不好好教。结果马四全好好教了,他还是学不会。

这么笨的人,,也不知道当初到底走谁的门路进的木匠房。

联欢会本来定在十月十四号的下午,因为下雨,往后又推了一天。

孙清还以为这事泡汤了,听说还能看,特地换了衣服,还给自己抹了粉。

夏母也换了自己新做的衣裳,出门前反复地问孙清:“我这样行吗?”

她胆子小,平时不大出门,来了江城后也很少一个人去买菜,都是找人搭伴,这种去看联欢会的情况就更没遇到过了。以前村里过年有人唱戏,她都很少去凑热闹。

孙清倒是会夸人,“婶儿长得好,穿啥都好看。”

夏母被她夸得不好意思,但总算没那么紧张了,两人一起赶到食品厂,厂子大院里已经围了不少人。

外围全是来看热闹的,各个车间的工人则搬了长凳、椅子,坐在中间。

夏母一看有些意外,“这么多女同志?”

和一些重体力的工厂相比,食品厂的女同志绝对算多的了,男女比例能达到接近2:1。

夏芍已经占好了位置,看到两人忙招呼。到了糕点车间那边,女同志就更多了。

孙清一面应着一面和夏母往里走,“妇女能顶半边天嘛,我这是没赶上好时候,找个对象单位又不招家属工。不信您一会儿看着,他们单位还有女劳动模范。”

两人在面包班后面坐下,几个和夏芍相熟的都过来打了招呼。

尤其是张淑真,她在孙清那里做过内衣,孙清还特地跟她道了谢,“多亏你介绍了人过来。我这现在有优惠,凡是介绍人过来做的,下次在我那做衣服都能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