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回家(第4/5页)

下了山坡,正准备沿着村外的路离开,却在村口碰到了陈庆扬。

陈庆扬已经听说陈寄北回来迁坟了,皱着

眉,“安二叔那边,你跟他说了吗?”

“他有老婆有孩子,也不差我妈一个。”

陈寄北竟然笑了笑,虽说很淡,可别说陈庆扬,夏芍都没有见过他笑。

阳光亮堂堂照在他身上,仿佛有什么一直笼罩的阴云正在渐渐消融,男人望向远方的路,“我还背着我妈,就不回去了,庆扬哥帮我跟我爸转句话,就说我祝他长命百岁。”

不知为什么,夏芍想到了《血观音》最后那个片段。

陈父现在瘫痪在床,需要人伺候,他祝他长命百岁,是想他好,还是想他不好?

不过好与不好都没有关系了,接走母亲,他连在这里的最后一丝牵挂也没了。

从此天大地大,吾心安处是吾家。

夫妻俩都没再回过陈家庄,暂时安顿好陈寄北母亲,却买了东西,再次登门探望小姑奶。

这次夏芍仔细跟小姑奶打听了陈寄北爷爷那个东家,“妈到最后,念着的还是去了北边的哥哥。不管最终有没有结果,我们尽全力,也算帮妈完成这个心愿。”

“嗯,我们尽全力。”

两口子费了番工夫,才终于根据小姑奶的只言片语,找到当初纪家的老宅。

一共三进的四合院,在当年绝对算不错了。但经过战火的洗礼,到底不见了昔日的光彩,院子里电线交错,还盖了不少偏厦,也成了个住着十几户人家的大杂院。

这明显就是建国以后没有主,或者被国家强制没收了,又租给了没有房子的百姓。

两人买了东西,挨家挨户拜访,问有没有姓纪的人回来找过。住户们都说没有,两人也不失望,又留了地址,拜托这些住户留心,有人来找就把地址给对方。

哪怕他们一走,这些人就把地址扔了,只要有一个人留着,都有一线希望。

做完这一切,两口子背上陈寄北母亲,一路回了江城。

十二月里,江城已经落了雪,不管路上还是山上,全都白茫茫一片。

两人根据记忆找了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清干净地表的雪,在上面架起了柴堆。

这时候东北的土已经冻上了,如果有人去世,要么把棺材停在山上,等春天开化了再埋。要么就像他们这样,架火堆,等火堆将土层暖过来,变软了,再开始挖。

安葬好陈寄北母亲,夏芍把两个孩子都带过来见了见奶奶,除夕烧纸,元宵送灯。

那灯是承冬和半夏亲手做的,萝卜切寸许高掏成碗状,碗中间扎一根牙签。牙签表面缠了棉花,油浇上去,灌进碗里,用火柴点燃,就可以送到山上去了。

陈寄北亲自带着孩子上山去送的,回来的时候下了雪,父子三人身上都落了薄薄一层。

夏芍拿了扫炕的小扫帚帮他们扫,扫完两个孩子刚到陈寄北,男人一歪头,冰凉的面颊贴到了她手上。不仅贴,他还按住她的手,像是要从她这里汲取些温暖。

半夏当时就用手捂了眼,“我什么都没看见。”

说是没看见,手指间却有缝隙,隐隐露出一双灵动好奇的大眼睛。

可惜只看了一眼,脑袋就被承冬扳了过去。

半夏有些不满,“哥你又动我头,我头发都被你弄乱了!”

“都好几个月了,你还没看够?”承冬没撒手,按着妹妹的脑袋就把人推进了屋里。

“说了别弄我头发!”门关上,还能听到半夏抗议的声音。

大概在她看来,自从回了趟老家,自家人到中年的爸妈突然就开始秀恩爱了,旁若无人地秀。早上妈妈给她剥个鸡蛋,她爸都要用那黑漆漆的眼睛望她妈,“我的呢?”

然后她妈又莫名特别心疼她爸,赶紧给她爸也剥了一个。

看了两天,她就不想吃鸡蛋了,感觉有点噎。她哥比她精,直接把鸡蛋装进了书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