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清水在何方(第2/4页)

至此以后先皇也信任李武曲,全力支持对方进行了数次灭国战争。

可当今皇帝不这么认为,其中或许夹杂着当年太子妃被赐死的原因。但从帝王的角度出发,三朝元老的李武曲是该杀了,至少也要软禁起来。

可惜了,李武曲如果不执意离开京城,事情也不会闹到如此地步。他可以安享晚年,在京城享尽荣华富贵。甚至于以他的体魄,延续香火也不是不可以。

届时又是一个将门。

当桌上的物品全部被摔在地上,皇帝终于控制住的情绪。微微闭眼,呼吸逐渐平缓,再次睁眼时已经恢复平静。

他说道:“大监,朕欲杀李武曲保我江山稳固。可终究李老将军是我武朝栋梁,功劳无数,数次救天下于水火之中。”

为君者江山社稷为重,其余的皆可抛。但皇帝既要江山社稷,又要一个好名声。

于是乎这种事情应当由臣子提出,大监也是个人精,立马领会到了其中的意思。替皇帝背锅是贴身太监的职责,现在正是用到他的时候。

然而大监并没有立马答应下来,而是缓缓的跪下叩首,这一瞬间皇帝看向他的眼神变得异常冰冷。

“陛下,老奴觉得李老将军无造反之心。根据沿路护送的禁军与驿站回报,李老将军并没有返回北郡的意思,而是一路南下。南方多世家豪商,全天下唯独那里没有北郡出来的兵,将军确实是回家。”

大监一言让皇帝面露沉思,禁军可能会假传情报,但驿站与地方衙门不会。再者南方并没有北郡之卒,而他京城有一半都是当年驻北郡的兵卒或后代。

如果李武曲真的没有返回北郡的意思,那他在南方或许比在京城更加安全。

大监见皇帝沉思,不由得加把火继续说道:“让禁军去杀李老将军说不准会被策反,不如交给南方的世家,他们当年可没少在李武曲手上吃亏。刚正无阿者,必引火自焚。”

皇帝紧皱的眉头逐渐舒展开来,故作姿态的说道:“李老将军征战多年,劳苦功高,现在卸甲归田应该享荣华富贵。赏他丝绸两万匹,金十万,送去给他。”

“是。”

大监暗自抹了一把汗,自己也算是免了一身骂名。

……

涛江支流,天河水乡。

金灿灿的稻田连绵不绝,一条船只驶过河道。船家是一个身材枯瘦的老人,手中一根长足搅动着河水,顺流而下,飘出了河口。

渐渐的周围变得宽阔起来,抬头望去可见一座高耸的巨城,码头上大大小小的船只比鱼儿还多,那背担夫像一只只蚂蚁运送着无数粮米,来自五湖四海的珍宝。而这些东西有一半要运往京城,供那里的王公贵族享乐。

小船不走江道,径直的进入天河城中,只见两岸人声鼎沸商铺连绵。

“大侠,大侠,天河城到了?”

船家扭头看向船蓬内的那道身影,他身材壮硕,抱着剑带着斗笠,脑袋微微下垂,仿佛是在睡觉。

他叫了许久,那人终于有了些反应。

“天河?不是天水吗?”

声音带着许多疑惑,不是到错的地方一样。这让船家有些焦急,怕自己送错了地方,没得工钱。

连忙说道:“这是您说的顺着这条河一路往南,到涛江支流最大的出江口,天底下也只有天河城。”

“是吗?”

他摘下了斗笠,露出苍白的发鬓与饱经风霜的面容,望着外边缓缓倒退的闹市。忽然一个将女孩放到肩膀上的男子映入眼帘,非常稀疏平常的一幕,闹市中将孩子放肩膀上。

如此能让孩子不乱跑,也能防止被乞丐拐走。

陈旧的记忆翻涌上来。

【长生,今带你来天水是为了参加童试。你为普通百姓人家连寒门都算不上,出生越是贫寒就越应该展露头角。八岁童生,可为少年天才,于你以后的仕途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