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他一人,即太平(第2/5页)

这是古往今来不知道多少强者求之不得的事情,于他人而言此乃天恩,此乃成道。

可李长生只是摇头,只是拒绝。

两千年前他已经明白,合道非己道,何必再犯二次?

李长生微微挥手,在这片荒漠上撒下了属于自己的道,点点星光如燎原之火,终有一时燃尽这乱世。

……

一颗老杨树,树枝上挂满了白绫,每一条白绫上都悬挂着一具尸体,尸体尽是老人。

一个年迈的老者也拿着一段白绫,艰难的将其挂在树上,随后踩着板凳,脖子一伸脚一动。

扑通一声,老者直挺挺的摔在了地上,白绫从树鞘上脱落,落到了一个道人手中。

“老人家,为何寻短见?”

老人眯着眼盯了许久,只能隐约看到一个人影,却不知是何人。

不过已经不重要,他语调略显麻木的回答道:“我老了,干不动,吃两口饭干不了一口饭的。活着也是给家里人添麻烦,不如找个破树挂上去算了。”

李长生抬头看着挂在树上的尸体,问道:“这些人也都是自杀的?”

“有的是,有的不是,但都是没饭吃惹的祸。往年有神仙老爷们帮忙,哪怕是荒土也能种出一片片的良田,一亩地能产20担米。虽然有一半要上交,可得来的粮食却能够一家五口人吃饱。”

老人脸上露出些许的回味,回想起那稻米的香味,嘴角不自觉露出笑容。

“我啊,活了这么多年,还是头一回能经常吃上一口干的。如今神仙老爷们走了,田里根本种不出粮,我也该走了。”

天州赋税是十税五,听起来高得吓人,但相较于那惊人的亩产百姓得到的粮食反而比以前更多。毕竟这是用灵气供养出来的田地,产量肯定远超普通的稻田。

可灵气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修士也没办法日夜守着田地。没有了灵气的供养,如今天州的田地可谓是颗粒无收,只能依靠头几年的储粮过日子。

老人自然不懂这些,可他却看得出来世道的艰难。

“活着总比死了好。”李长生说道,“再忍一段时间就好了。”

“死了更好,活到这把年纪,就没必要浪费粮食了。年轻人你也早点做好准备,最好能进仙门,否则只剩落草为寇这条路了。”

老人一边说,一边重新挂起了白绫,脖子一伸腿一蹬,直挺挺地挂在上面。没等他断气,白绫又断了。

“老人家,活着总比寻短见来的好,会好起来的。回去告诉你的家里人,告诉所有人,来年之春。”

一双温暖的大手将老人扶起,浑浊的眼眸变得清晰。那是一张平平无奇的脸庞,带着如沐春风般的笑容。

仿佛多年前渔村的游方道人,很像,非常像。

“贫道许你们良田万顷。”

……

“你爹呢?”

“两年前被大水冲走了。”

“你娘呢?”

“她改嫁别人了,我怕给他添麻烦,就自己跑到遗孤院了。”

“那你现在为什么又跑出来了?”

“因为遗孤院没有饭吃了,大人们都在说神仙老爷们不要我们了。没有神仙老爷们,地里就种不出粮食,种不出粮食所有人都要挨饿。神仙老爷会挑选一些有天赋的孩子带去一个可以吃饱的地方,可惜我没选上。”

一个青衣道人与小孩坐在巷子的角落,看着外边人来人往。小孩正大口大口的啃着道士给的粗饼,吃的那叫一个不亦乐乎,双眼都眯起来了。

与孩子因为吃到东西而喜悦的神情不同,外边所有人都是一副死气沉沉的模样,难以言喻的压抑感笼罩着这座城池。

人们能感觉到修士慢慢的消失,没有了修士引导灵气灌入农田,凭借着凡人的努力很难种出足够的粮食。灵稻的种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平日里更是要细心照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