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凿空(第8/9页)

典籍说的是“备往来公文及断案用典之查询”,文集杂记话本的理由则是“了解世情”。爱读书的、不爱读书的都有适合自己看的,隔壁杨六都跑来借过两次话本,只是不幸把冷云藏在大理寺不敢带回家的小本子拿走了,被冷云堵住捶了一顿。

祝缨就向郑熹建议:“专腾出一间屋子来放书。再给书都贴上签子,每人发个号牌。安一个书吏放着,专司借出收回。一本账,某日谁借某书,何时归还。也不能叫一个人占一本书太久,就限定或三天、或五天。超期了、破损了、丢失了,就让他买一本或抄一本补上。”

郑熹深以为然。祝缨扼腕:该收点押金租金的,那样大理寺的公费又能多出一笔来。不过她不敢说,郑熹面前说在大理寺做这样的买卖,郑熹非得喊温岳来打她不可。

她干的事儿还挺多,本职也没耽误了,该她复核的案子也核得仔细,与各处普通的公文往也处理得。

也因此,她处理完今天的事,郑熹刚好下朝,她再揣着奏本单独去见郑熹的时候,大家都习以为常了。

郑熹对现在的大理寺满意极了,看祝缨的眼神跟看儿子也差不多了。笑问:“怎么?又有什么事?等会儿叫他们买一本刘松年新出的集子。”

祝缨答应了,然后将奏本递到了他的案头。

“这是什么?”郑熹一边问,一边翻看,“哟,你终于想起来写奏本啦?”

他越往下看,越严肃,最后问道:“你怎么想起这件事来了?”

祝缨道:“上头写了。”

“我让你说没写的那些。”郑熹才不上这个当呢。

祝缨无奈地道:“前阵儿,在京兆府,不小心,喝了点酒。”

郑熹大惊:“什么?你在他面前干什么了?”

祝缨对对手指:“就,一点小纰漏,已经过去了,过去了哈!不过下官深以为憾!就想,酒色财气。一个人犯法,总逃不了这几样东西。管着女囚的地方,占一个色字,可不好!大理寺可不能出纰漏。与其千叮万嘱,出事重罚,不如不给他们犯错的机会!您看看,这样弄,成不成?”

郑熹没有马上同意,他沉吟了一下,道:“凡事,以不变,应万变最好。利不百,不变法呀……要老成持国。”

哪知祝缨也不是轻易就能被骗到的,她说:“老头子嘛,不敢动。”

“嗯?!!!”

“不是说您,我是说,不是谁家里都有一个像您家里侯爷那样的人的,”她指指自己的太阳穴,“侯爷虽然上了年纪,体力不如年轻时,脑子还没死。其实吧,许多人家里都看着一个老头子,讨厌一切改变,但是呢,子孙一旦变出些好东西来,他乐得享受这东西的风光。”

郑熹叹了口气,想了一下,道:“陛下……”

祝缨心道:我就知道!你就是顾忌他!

她说:“咱们大理寺自己弄,两个丞、八个卒,要是嫌多,再砍掉一半。不过先报多一点,后面有余地嘛!怎么弄她们的账目,我也已经算好了,附在后面,您看。样样都给想好,要有麻烦了,咱们就停下。要能弄好了,以后提起来也有得说道。难处我也想到了,恐怕要打嘴仗,还有日后男女同僚之相处一类。这个也好办,从根子上就给它堵住了!取良家子嘛!又或者,胥吏之妻、女、姐妹,也可以应募。您看?”

郑熹思之再三,仍有一点犹豫。建功立业,他必然是想的,但是他的皇帝舅舅上了年纪了,不太喜欢吵闹多事,又因龚逆等案,越来越敏感。许多人都有一个想法:有想法也要等“新君”。这个想法是非常犯忌讳的。

郑熹又不很想“等新君”,又担心现在干得太多,“新君”登基看他眼光会有不同。

不过祝缨说到了他的心里——“许多人家里都看着一个老头子,讨厌一切改变,但是呢,子孙一旦变出些好东西来,他乐得享受这东西的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