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我去(第7/8页)

未必能一直顶用。

祝缨道:“郑大人当初说带我上京先做吏、再做官的时候,我什么都没想,就一门心思要过得像个人样,就跟着来了。那时候我还没长大。现在,你们想想,不用别的,就把我关半个月,咱们就得急疯了。如果再关上一个月,我就只能拼命或者逃命了。”

上回查她的账,只是让她避嫌,如果做个局给她关起来,哪怕最后查出来是冤枉的,关一个月,她就什么底都漏出来了。

所以她想走,越远越好!

她日日思索着这些事,面上还不能显出来,委实操心。如果离开京城,这些就都不是事了。主政一方,谁能管得了她?哪怕日后还要被调回来,她也要在地方上呆足年限,多攒政绩,升职回来。

官位越高,能动她的人越少,她被关起来的概率也就越小。

李泽不上这一本,她都想上了。

家中三人一听,都点头。花姐道:“正好,咱们一同去,哎,你去哪里?”

祝缨道:“你也要走?”

张仙姑道:“咱们是一家人,怎么能不一起走呢?都去!也好有个遮掩。不然你到生人窝里,是想担心死我么?”

祝大也说:“是哩!”

祝缨道:“那,我去寻王丞相,求个远一些的地方。只是,如果太远了,会很苦,我担心……”

张仙姑道:“还能比在朱家村更坏?”

“呃,那倒不至于。”偏远的地方可能艰苦,但是主政官员一家一定是过得最好的。任何地方,最顶尖那一撮人过得都不会太差。

花姐问道:“你想去哪里?”

祝缨道:“我不定地方,我也不知道天下这些地方哪里更好。你看,大理寺案卷少的地方,是不是大案少?就民风纯朴,恶人少?不是的,有可能是那里人烟稀少,有命案你也发现不了。又或者当地不拿人命当回事儿,不上报。所以,我不选地方。只要远一点,余下的交给王丞相。”

花姐问道:“那郑大人那里呢?”

祝缨道:“他也不是事事都能料到、办到的,我也不能什么事都攥他手里呀。他不乐意,也掰不过政事堂。”

…………

祝缨先去了郑府,对郑熹说了自己的打算。

郑熹心中已为她择了一处地方,不远不近,但是附近有郑家的关系,交通也便利,顶头上司还是郑侯的老朋友。就剩去跟陈峦讲讲情了。

一听祝缨这样说,郑熹拉下了脸来:“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

祝缨道:“我明白的,我想走,越远越好。”

“你想去哪儿?”

“去哪儿也不一定,您想把段婴踢出去多远,我就走多远。我不定跟他去一个地方,也许各奔东西。可我比他活得糙,没他那么精细。”

郑熹仍然板着脸。

祝缨道:“那天东宫笑得很暧昧,哪怕为了让他们想不到,咱们也得变招。”

“段婴算个什么东西?怎么配跟你比?”郑熹说。

祝缨道:“是我不能跟他比。人家样样拿得出手,我只出身一条就差很多,与他们走同一条路子永远追不上人家。这儿缺了就得那儿补回来,得另辟蹊径。出身、名声不够,就得干点过硬的政绩,否则终究差点,容易关键时候功亏一篑。”

郑熹仍然犹豫,哼道:“王云鹤怕不舍得。”

祝缨道:“自己儿孙都在外面,还能舍不得谁?我自己提出来,政事堂不会过分阻拦的。我要是现在舒服了,就怕占小便宜吃大亏。”

郑熹怏怏地道:“去吧。”

“总不会给您丢脸的。”

祝缨先说服了郑熹,再去王云鹤府上,遇着刘松年也在。刘松年是被王云鹤请来看名单的。两人也不避祝缨,见到她,刘松年故意问道:“你来做什么?”

祝缨空着手过来,说话却是在托办事,她说:“相公,听说我也要调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