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合理(第5/8页)

祝缨却对莫县丞说:“去年我没有来看,水利道路都还通畅吗?”

莫县丞忙说:“都不敢懈怠的!全赖大人打的底子好。”

祝缨又说到了学校,问博士:“我在州学里见着了不少学生,县学里还有以前的学生吗?新生补齐了吗?都是什么样的?”

博士笑道:“都齐了!全赖大人以前打的底子好。”

无论问什么,他们似乎都要捎上一句“全赖大人以前打的底子好”,到第四个人说的时候,所有人都笑了。祝缨哭笑不得:“能不能不说我了?说也换一句。”

顾翁道:“怎么能不说,这里哪一件事不是大人打好的底子?”

那倒也确实是,祝缨道:“明天我到学里看一看,对了,以前的学生,我记得有超过三十岁的,他们都干什么去了?”

博士道:“都是归家,他们各有营生,也有依旧读书的。大人要是早来两年,他们能早两年上进,或许……唉……”

“穷地方就是这样,总有一批人没赶上好时候。”顾翁说。

祝缨道:“我记得有几个人上回办思城县的案子的时候很有章法,我在县里多住几天,你让他们来见我。”

莫县丞急忙答应了:“是。”

由于祝缨不饮酒,到宴散时,人人清醒。

第二天,祝缨先往县学里看了一看里面的学生,大部分的学生都认识她,她也认识其中一半的学生。此处学生也与州城的学生不一样,见着她的时候拘谨的少,亲切的多。

祝缨又点出了其中几个人,问道:“你们去年往州里考试,发还的卷子都给你们批了,都看了吗?”

“是。”

祝缨又指了其中几个她认识的学生,将他们带到了清风楼。几个学生既激动,又有点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要干什么。待回到了清风楼,却见楼下莫县丞已带了另几个人站在了外面等候。

彼此一照面,心头都是一动——大家好像都共过事。这些人也都是前县学生,因超龄等原因离了县学回家的。不过因为许多人是有亲戚关系,联系也没有完全的断,其中有两个现在还住在县城里呢。

他们所谓的“共事”不是指县学同学,而是他们都共同为祝缨干过一件事“清查黄十二郎案”。他们忙了几个月,不但涉及了田亩、户口,还帮着收状子、分类等等……

那可真是一段忙碌却充实的日子啊!

现在这是为什么呢?

祝缨道:“都进来说话吧。”

依旧是她上座,莫县丞陪着,学生们都执弟子礼在下面行了礼。

祝缨道:“都坐吧。”

她对这些人说话一句直接,先问离校的学生都在干什么,有没有不能离开的理由。学生们都说:“只要大人有用得着学生们的地方,只管吩咐。”这话说得比梅校尉又真心得多。

又问:“林八呢?”

学生们面面相觑,低声道:“他,回家了。”

“没去叫他吗?我这两次回来都没见到他。”

一个学生低声道:“还是为的他姐夫的案子,哦,为的黄家的案子。他……他姐姐死了。”

“嗯?”

另一个学生小声说:“回娘家没几天,想不开,上吊死了。”

“去唤了他来。”

学生里一个人赶紧起身,跑到林家,将林八郎叫了来。林八郎比之前看着委顿了不少,蓄了须,看着比实际年纪大了一点。他低着头,向祝缨行了礼。

祝缨让他坐下,又问:“你如今在做什么呢?”

林八郎小声道:“学生家里世代务农,如今便在家里帮忙。”他这帮忙也不是下地,就是收个租管个账,再给家里侄子开蒙等等。

祝缨道:“有没有别的打算?随我去州里,如何?”

林八郎犹豫了一下,仍是摇头:“学生习惯在家了。”

祝缨又问:“你愿出仕为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