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一章 王炸,神经元计算组(第3/4页)

这种表观上的教育,会让人内在形成一种自我的程序,这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生命体和计算机居然不同的差距。

说的更加清楚一点。

比如写一个“好”字。

在计算机之中,一定会把写“好”的这样一个程序录入到计算机之中。

需要计算机书写的时候,会让计算机通过这样一个程序进行信息的输出。

但是如果是人呢?

当你看到这个“好”字以后(这里假设没有老师教写这个字的笔画,只是给你看这个字)。

你会主观的形成“好”字的笔画。

这种主观的形成笔画就是从外及里的一个自我编程的过程。

而每个人内心的这种程序其实是可以完全不同的,并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

有些人的程序是先写“女”再写“子”。

有些人的程序只是先写“子”再写“女”。

甚至有些人会先写“子”的一个勾,将整个字的顺序倒过来写。

但是最终输出的字还是一个“好”字。

这其实就是一个自我认知和自我学习的过程。

这是长天科技生命科学和医学实验,是一个重大的发现,也是生产生物、计算机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屈萍说到这里的时候,又有一些难过。

“所以这也给我们的实验室带来了很大的难处。”

“如果神经元组的情绪结构持续的发酵形成了自己的思维,那就麻烦了。”

“毕竟那个时候我们没有办法界定,它到底是我们需要实现目的的一种工具,还是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的生命体。”

“现在我们想的办法就是,希望能够剥夺它自我觉醒的这种意识,只是利用神经元计算组这种情感性的算法,来实现我们生物芯片的目的。”

陈潇对是完全赞同。

屈萍刚刚只是进行了一些简单的表述,但是陈潇完全相信,仅仅是刚刚屈萍的那些表述,如果再增加一些可行性的实验室数据以及准确的表达方式,再形成一篇完整的论文,绝对能够轰动世界。

陈潇本人是不怎么看得起《自然》或者是《细胞》杂志的,对诺贝尔奖更是没有任何的感觉。

但话又说回来,如果将这一篇论文发表到《自然》或者是《细胞》的杂志之中,又或者是提交给诺贝尔的组委会,这篇论文所取得的,影响力和成就将远远大于任何一篇论文。

屈萍平对神经一元计算组的研究还是刚刚开始,距离真正的成功还是有一段路要走,她还没有发现神经元计算组也有自己的缺点。

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的,都有自己的缺点。

神经元计算机组当然也不是完美的,也拥有自己的缺点。

那就是在具体的逻辑计算的时候,速度比较慢。

比如让计算机计算一个上百位的乘法或者是复杂的数学题,计算机可能只需要几毫秒就能搞定。

但是如果使用神经元计算组,在布置好神经元计算组的前提之下,神经元计算组也是能够计算出来的,只是速度就要慢得多了。

这里可以参考,计算机做一道高考数学题,以及高三学生做一道高考数学题所消耗的时间。

同样都能够给出答案,前者如果进行了编程当然速度会更快。

后者通过学习实现自我编程也能够计算,但是速度要慢一些。

陈潇也对屈萍指出了这样的缺点。

并且对于屈萍叮嘱说道:“我们在研究生物芯片的时候,不能够单纯的对生物芯片进行研究,还是要融合在我们的碳晶芯片,整个大局之中。”

“两种芯片的作用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的突破目前人类计算机计算的限制,实现真正的智能化。”

屈萍当然明白陈潇在说什么,她说道:“放心吧,师父,这件事情我心里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