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第2/3页)

“可是又要带三娘和四娘去相看?”韩彻瞧见后,就随口问了一句。

“是要去参加太子妃的设宴。”过去韩家门第不高,所以这还是他们家第一次参加这般重要的宴会,柳氏可不就得慎重些。

当然,柳氏也没想着要三娘和四娘去参加太子妃宴会时能表现得多好,只希望到时候能别失礼就行。

“二郎,下职回来也累了吧?”柳氏又跟他说道:“难得今日能早回来,你先去休息一下,我们这里还要一会才弄完呢。”

“不累的。”韩彻说道。

“你这得什么时候才能变得闲下来啊!”大娘这时忍不住就说道。

“快了。”这事也真不是韩彻在宽慰家里人,最难的那部分早就已经得到解决,现在不过是事务繁多了些,但也只需要韩彻指派合适的人选去各司其职,自己再负责整体事务的大局,对他们完成的工作进行查验和核对即可。

之后连着几日,韩彻下职回来的时间也确实要比前面都提早了些。

柳氏见状,又去特意询问过韩彻后,就开始和大娘在那边着手准备起来了。只要等到几日后,柳氏带着三娘和四娘去将太子妃的宴会一参加完,她们就可以赶紧给韩彻把相看的事情安排上。

家里人现在也都知晓韩彻近来很受太子的重视,说不动什么时候又要给他安排新的政务去处理。届时韩彻要是再被安排离京办事,或变得再度繁忙起来,那他这婚事岂不是还要被耽误下去?

很快,太子妃设宴的这日便到来了。

韩彻如今的官职已经不算低了,也正是朝廷在重用他的时候。再加上太子妃心里还有一些其他的想法,于是在此次宴会上,给韩家分派的座位就属于比较靠前一些的位置。

朝臣们因为漕运和常平仓的改革,觉得韩彻这人不仅有才干,更是个懂得在官场上办事的。这些世家大族的女眷自小也都是受到过教育培训,本就擅长人脉的经营,最近对着柳氏她们的态度也开始变得热情友好了起来。

哪怕是一些人根本用不上韩彻,但在大家看来,与柳氏她们交好些,又不会产生什么坏处。自然,也就更不可能想要去跟韩家交恶结怨。

然而事情总有例外。

此次太子妃设宴,因为京中有头面的世家大族能来的都来了,前几年跟韩家起过嫌隙的吴家和陈家自然也在。

除了这两家外,杨氏今日也带着两个儿媳来参加了。

这几年来,杨父依旧任职国子助教。

不过杨大郎已经从原来的弘文馆校书郎,如今升任为了殿中侍御史,掌纠察朝仪,也同样隶属御史台。按照杨大郎的年纪和升迁速度来说,是绝对不算差的了。

至于杨三郎,因为一直未能考中进士,以杨家的门第也没办法通过恩荫入仕,杨三郎就只能以流外入流的方式,通过吏部的锉选后进入流内,如今任职门下典仪。

时下流外的要求,是只需要具备“工书,工计,晓时务”这三项其中的一项能力即可。在这方面,杨三郎还是没有问题的。杨父还任职多年的国子助教,又拥有一定的社会关系和信息资源。

陈二娘嫁给的是杨三郎,那么即便陈家和吴家的门第不低,在今日太子妃的宴席上,若无上位者的发话,她就只能依照杨家的门第去入席。

于是等到陈二娘瞧见昔日害她不得不下嫁杨家的韩三娘,此刻坐在了跟自己娘家和外家相邻的高位上,还频频受到太子妃的重视,以及周围那些世家大族女眷们的称赞,而自己却只能坐在这几乎最末等的位置,心气自是难顺。

等到宴席中途,女眷们开始进行自由活动时,不知不觉中就走到了三娘和四娘附近的陈二娘,正好也能听清她们的谈话。

其实像这么重要的宴会,大家说话都是很有分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