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两线(第3/8页)

相比如黄福的头大如斗,对于这种情况,运筹学与后勤学技能点满的曹国公表示情绪稳定,更大、更惨的阵仗他都见得多了,靖难哪次会战失败,不是几十万人乱哄哄地往回跑?给他点时间,一样能重新整编训练、补充粮草、再次上阵。

更何况,如今还不是打了大败仗,只是集结的有点拉胯而已。

“移檄催了吗?”

“催了。”

黄福指着公案上的堆积如山的文书:“不可计数,但不来就是不来。”

“至于来的……”

黄福更是一阵无语:“昨天南丹卫百户才引军丁一百零七人到此,我亲自去点阅,可是其中壮健可用者,恐怕是十无二三,其余的要么年幼,要么有疾,而且衣食皆不足,形如乞丐一般。”

“南丹卫?”

李景隆闭目稍加思索,脑海中出现了南丹卫的具体位置,他睁开眼,复又问道:“从南丹卫到龙州府,沿途柳、浔二府没有供给补给吗?”

“没有,柳、浔二府的知府回应是因为多有军户窜逃,若是不给补给,这些军户为了一口饭吃,还能咬牙捱到龙州府,但若是给了,说不得就直接逃了,甚至流窜为匪盗为祸一方……过境的军户太多,两府贫瘠,只说实在是供应不起,而且这些人也没有收到指令。”

黄福也是无奈,他从南京中枢来到这里,是头一次体会到办事之艰难,这种艰难,不是说你的身份高,你能随便杀人就能解决的,而是要真真切切地解决问题才行,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并非都是别人故意推诿懈怠,而是都有各自的苦衷,站在每个人的立场上,似乎都没有错,但结果就是办不成事。

“而且。”

黄福指了指还在官署中忙碌的官员,说道:“从南京带来的文官都不太适应这里的环境,只能依靠地方的乡绅来办事,可户部原本委了负责运粮的赵员外,如今已殒于南宁,而另一个我委了催促箭矢和金疮药运输的黄断事也殒在了田州,其余差者目前皆未回,实在是无人办事了。”

李景隆一边听着黄福陈述种种困难,一边翻看着手中给他的文书。

因为李景隆此前位置不固定,一直处于移动状态,所以需要他这个征夷将军、总兵官处理的书信公文,都送到了龙州府。

“征讨安南左副将军西平侯沐晟奏:今已于云南布政使司各处运粮二十二万石,赴临安及蒙自收贮以待用,云南井盐亦移于蒙自开中。及于云南都司增拨官军一万,委都指挥万中、把都等领,于蒙自迤外连营驻扎,攒运粮储,以为声援。”

看到西路军沐晟的后勤工作做的还算有序,李景隆稍稍松了口气,但下面的内容,却让他眉头一皱。

“另夏日多暴雨,有山洪冲垮道路,四川、贵州两都司土兵之集结或有阻碍,请总兵官勿忧,职部必于约定日期之前集结。”

真山洪还是假山洪,李景隆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沐晟的意思很明显,西路军该准备的都准备,不会耽误大局上的事情,但是你要指望我先去打安南,那你别指望了。

不过这倒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李景隆并没有太多纠结,只是对黄福说道。

“黄尚书,两广的有些事情你还不懂,不是你能力不足,而是有人在作梗。”

黄福当然对目前展开的极度不顺利的工作有些疑惑,但他确实是不清楚这里面的门道,于是向李景隆问道:“朝廷征安南,何人敢于作梗?目的又是为何?愿闻其详。”

“南方各布政使司的兵,从北面入广西的,之所以如此迁延,怕是韩观和各都司的将军们有些龃龉……韩蛮子嗜杀,这些年跟周围的将军们都闹得不太愉快,各都司的将军们对韩观意见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