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一章 论战(第5/6页)

那么,能说卫道士们都是老古董,都非常愚蠢吗?

也不能这么说。

屁股决定脑袋,本源逻辑是“士绅阶层是大明的统治阶层,所以士绅阶层要求在文化上采取有利于社会稳定的文化风气”,而以“三纲五常”为代表的理学道德模型,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所以,表面上看起来是传统理学道德标准与个人主义思潮的对抗,从本质上来讲,其实是开放的商品经济和保守的农耕经济之间的较量。

世风是这个逻辑,学风、吏风也是同样的逻辑。

本质上都是变法主导的商品经济和大明传统的农耕经济,由经济领域深入到文化领域之间的较量。

整顿吏治和所谓的朝堂吏风,不过是因为处于社会建筑的顶端而已,才最开始吹起来。

换言之,从最深刻的角度分析,变法已经从一开始的政治领域进入到了经济领域,最后开始深入文化领域。

经过翻译,吕恭大约是听懂了,他点了点头,觉得胡祭酒说的挺有道理的。

你不能指望一个完全不了解大明情况的吕宋留学生,对于大明的思潮能有什么深刻的理解。

事实上,现在的大明,在吕恭的眼里,那就是根本理解不了的存在。

吕恭已经完全接受了自己是“蛮夷”的这个设定。

因为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是,在吕宋国内,并没有上万人的学校,也没有五花八门的学派,更没有乱七八糟的思潮。

跟大明这里引经据典动辄就是数百年前、上千年前的故事相比,吕宋国内部落的历史,就像是在森林里摘香蕉的猩猩族群的历史一样可笑。

所以,没有自主观点和判断能力的人,很容易就被看起来很有道理,实际上也确实有些道理的观点带偏。

而如果此时一篇观点相反,论点扎实、论据充分的文章出现在他的面前,恐怕他也会同样动摇。

就在这时,在一旁喝茶的胡汉苍问道:“那国师是怎么说的?”

拿着报纸的贺段志陷入了沉默。

他翻了翻手里的《明报》。

“哗啦~”

他又翻了翻。

反复确认后,贺段志抬起了头。

“还没说。”

这种勾起了好奇心又没有得到满足,光看一个人发飙,没看对面被骂的人骂回来的场景,无疑是让吃瓜群众非常难过的。

为此,四个外国吃瓜客在短暂交流后,就做出了一个并不令人意外的决定。

他们决定直接去国子监的印刷所通宵蹲守。

——《明报》就是从这里印出来的。

所以这是第零手的消息渠道,保真保快。

但是显然,这世界上的聪明人很多。

当四个享有一点点晚归特权的外国留学生(他们经常称由于南京城过于繁华,远远大于他们的家乡,所以会迷路,而值班的国子监官员通常会用怜悯的目光示意他们早些回去休息)从外面卡着点回到国子监的时候,就发现印刷所周围已经被围满了人。

正如姜星火前世总是不乏精力充沛的大学生凌晨排队抢新机新鞋一样,这些国子监的太学生们,为了拿到第零手的《明报》资料,最快的吃到瓜,同样在印刷所开始打地铺。

正月,地铺……

只能说年轻人还是火力旺。

为此,四个年纪都不算轻的外国留学生在商量了片刻后,又可耻地退却了。

不过第二天他们还是在鸡叫前及时地看到了最新的《明报》。

头版头条,姜星火同样实名制冲浪。

“太祖高皇帝神圣统天,经纬往制,六卿仿夏,公孤绍周,型汉祖之规模,宪唐宗之律令,仪有宋之家法,采胜国之历元,而随时制宜、因民立政、取之近代者十九,稽之往古者十一,又非徒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