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五章 布局(第5/6页)

姜星火的脑海里已经出现了他的行进图,其实就是从地中海的西北角抵达东南角。

“后来呢?”

“后来我们走的是黑海,当时的特拉布宗希腊人,已向帖木儿汗国称臣,然后到了高加索山脉,经过亚美尼亚人的地盘南下,然后向东顺着帖木儿汗国的驿道就抵达了撒马尔罕。”

“很艰苦的一段旅程。”

姜星火微笑道:“那你觉得从西班牙到大明还有别的路吗?”

“走马穆鲁克王朝控制的地盘?”

“不,再想想。”

克拉维约的眼睛亮了起来:“国师大人有办法?”

“办法很简单。”

姜星火淡淡说道:“一路向南,沿着海岸线向南,走到尽头。”

“天啊,那里是魔鬼之地,是撒旦的领地,没有人能通过那里。”

对于这个时代的西欧人,哪怕是处于欧洲最西南角的西班牙人来说,一路顺着没有尽头的大路南下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大明会通过。”

“如果顺利的话,明年这个时候就能到你的国家,你们可以选择跟着大明的舰队一起回家,或者走来时的路走个三四年慢慢回去。”

克拉维约顿时愣住了,他怀疑自己的耳朵是否出了问题。

他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是不可能的,毕竟在他看来,历史上从来都没有人走过这条航线,甚至一路向南究竟是通往地狱还是什么不可名状的地方都是说不准的,如果此路不通,回头又来不及那他们便只能在船上呆着饿死。

这里面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此时的世界虽然正处于一个风起云涌、变革初现的时代,在大航海时代的前夜,但总的来说,欧洲大陆仍然饱受封建割据和教权与王权之争的困扰,各国之间的战争与联盟关系错综复杂,而文艺复兴的曙光虽然初现,可欧洲的人们还是没有摆脱极度保守的中世纪的阴霾,可以说欧洲在中世纪是全面退化的,而不是进步的。

实际上,希尔特贝格的经历就很好地反应了这一点,最后一次十字军东征大败而归这件事本身就可以被视为中世纪骑士阶层的战争实力退化,在希尔特贝格出生的年代,大明正在跟北元以动辄十几万人的规模激情对砍,可欧洲的骑士们过往的实战性演练已经被更有观赏性质的个人单挑所取代,大部分骑士都被训练得精于厮杀而又缺乏整体大局观,基本上没打过什么大型战役。

正因如此,碎片化的西欧和中世纪的阴霾导致了各国的技术水平长期停滞,就拿造船业来说,西欧在地理大发现时期,用的主力船只,放到大明的舰队看来也就是个小舢板。

而小舢板想要横渡远洋,难度可想而知。

所以对于西欧人来说,从南方的大陆顺着海岸线抵达东方,是根本不可想象的事情。

可对于西欧人来说不可能,对于大明来说却并不难。

郑和的第二次下西洋,已经充分验证了舰队的远洋能力,而且在姜星火的指导下改进了船体和导航定位技术,完全可以做到绕过好望角。

现在的大明,完全可以在满剌加海峡以东补给修整,然后等待风向有利,再在南天竺补给一次,与帖木儿汗国签订和平契约后,帖木儿汗国的沿海港口也可以用于补给,现在白羊王朝表面臣服于帖木儿汗国,所以白羊王朝(伊朗、伊拉克)的港口也是可供补给的。

这样的话,在白羊王朝控制的港口完成补给,以大明舰队的吨位,哪怕非洲没有多少能沿途补给的地方也无所谓,完全可以一鼓作气绕一个大“U”开到西班牙去。

船大就是可以为所欲为。

“我能跟船一起?”

这个邀请对于一个热衷冒险的西班牙人来说,是极具诱惑力的。

“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