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关键找谁(第2/2页)

二次手术一般人想当然是把患者的胸再打开,把瓣膜换掉或是把异常通道外科缝补掉一了百了。然而对于年岁高的严重瓣周漏患者,二次外科开胸手术危险性非常之高,如果有机会动用其它方法医生和患者一定是不会选择冒这个死在手术台上的风险。

医学上常对患者说的每多活一天是希望体现在此处了。当代医学技术更新迭代越来越先进,以前只能外科开胸,现在能做微创介入,而且是越来越多种类的微创介入器械被发明出来解决临床问题。

针对瓣周漏患者,医疗器械公司发明介入封堵器,越来越多国内外医生采取风险小的介入手术。

方教授说:“我们心脏中心介入组的学术领头人李医生带队出发去支援灾区。”

堂堂国西心脏中心只有一个介入医生能做手术吗?

这里需要实话实说的是,国内很多技术在这年代属于后追赶时代,有关瓣周漏封堵器手术在国内现阶段做的不多,成功率最高的肯定不是在国西而是在国陟。

“李医生是我们介入组为数不多做过并且做成功的医生。”方教授道,“之前考虑过让病人要不转院去国陟治疗,但问题你们都知道现在的交通状况——”

现在灾区的交通说白了,万事均给救灾让路,普通救援物资运载都运力不足,哪可能像平常给某个病人开个特殊绿色通道。况且,这病人情况恶化之后根本不可能长途跋涉前往首都看诊。

说到这里另一个疑问出现了。

如果说病人病情需要转国陟治疗,可以寻找国陟医生来帮手的。申友焕医生同在灾区中,与她谢医生在同个地方,奇了,这些人不找申医生结果来找她谢医生?

方教授道:“傅医生在我们这里,傅医生是国协著名的心外科主任,而且我们都知道国协与国陟是兄弟单位,学术交流十分紧密。”

意思是方教授先请教傅医生的意见,问问是否请申医生过来病人治,傅医生给出的意见是:不如让自己的谢下属过来。

莫非傅昕恒医生打算跟国陟竞争一把,抓住时机把这个业务给自己人挣个比国陟强的脸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