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制·药(第3/4页)

就连徐老板都不能拍着胸脯说,他会所有药的制法。

他都仔细观察过了,这个时空的医学方面也是刚萌芽,各种药材的制法,甚至还在保密阶段。

比如说阿胶,比如说半夏等等。

就连焦三仙的制法,都有不同的火候出入。

还有人不知道什么是“焦三仙”呢!

其实就是山楂、神曲和麦芽,炒的熟了,边缘微微发焦,这就是焦三仙,是开胃健脾的常用药。

本来很普通的三味药材,其奥妙就在“焦”的上面。

火候不够,药效就达不到,再好的原材料也白搭。

火候过了,成焦炭了,那样的药材,不止不能治病,可能还会产生毒素。

要求火候恰到好处,这个度的掌控,就非常的难得。

这里也没有可以衡量温度的温度计,也没有什么不锈钢的炒锅,更没办法恒温制焦,全靠制药人的感觉,掌握好就能成一锅好药,掌握不好就只能废弃。

不是谁都能制药的,单纯的草药,采集下来之后,要阴干,风干还是晒干,都有不同的说法。

一般的小老百姓能知道什么?

连在药房几年的学徒都未必能分得清。

古羽光是在医学院就读了十年的中医,何况从小就开始背这些医学典籍,他都不敢打包票,其他人就更没指望了。

“你这么一说,我就放心了。”靳不二听古羽说的头头是道,想起曾经见到的一些医者好像也的确是如此,越是年纪大,阅历越丰富的医者,好像医术就越好。

既然这门手艺如此不俗,他就不担心了。

果然,第二天,张龙张虎兄弟俩就把东西送来了,古羽该切的切,该丢的丢,该阴干的阴干,不同的药材,需要的部位也不同。

例如车前子,就只要车前子,叶子根儿什么的统统丢掉。

板蓝根就被他分了一下,根儿是板蓝根,叶子就是大青叶,全株的板蓝根也能入药,这分的可仔细了,反正靳不二看了一天都没看明白,这到底是怎么个分法,何况是张氏兄弟了,,他们俩看了半天没看明白就没耐心学了,都丢给古羽,然后兄弟俩结伴上山去了。

等到古羽弄的差不多了,也已经过去三天了,他带着靳不二去了一趟县城,将草药卖给了百草堂。

“蛇胆呢?”徐大叔又要蛇胆:“或者其他的蛇也行啊,惊蛰都过了。”

“这就回去问一问。”古羽道:“未必能有合适的。”

他也知道蛇药值钱,可也不能逼着张氏兄弟去冒险猎蛇啊,抓到了是意外之喜,抓不到也就那样了。

“那也总比没有强。”徐大叔又跟他唠叨了一下这县城里的情况:“长河河堤那里用工可不少,你家这个,没去?”

他看的是靳不二。

“他不去。”古羽摇头:“何况我们才把自己家门口的溪边清理干净。”

靳不二也算是赚了不少银子,没必要去出力气,河堤那里活儿听说挺累的呢。

听到古羽这么说,靳不二低头一乐,嗯,他不去。

等到回去的时候,古羽特意绕路去了一趟老姚家,去了才知道,姚伟大叔跟两个儿子去了河堤上工,家里就剩下妇孺在。

古羽买了两只火腿,给了老姚家一个:“开春了,马上就要忙了,注意身体啊!”

“知道了。”姚大婶看了看两个儿媳妇,表情不言而喻。

“不要急。”古羽心说身体那么虚弱,能补回来就不错了,孩子能有就有,不能有他也没办法啊。

姚大婶只好讪讪的闭嘴。

古羽这才带着靳不二回了家。

他们到家的时候,天都黄昏了,俩人直接去了张龙家。

古羽给他们俩一人一个钱袋子:“卖了点钱,草药价格不高,但积少成多,好歹也有三五百文的样子。”

“不错了,不错了!”这么多钱,兄弟俩都满意得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