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第3/4页)

殷犁目光一暗,他说对了。

十九年前,胡人进犯雍州,周军节节败退,朝廷欲求和,晏时坚持不撤兵,重用他这初出茅庐的少年。

两人一道以少胜多击退敌军,晏时却也因此战死,死前嘱咐他勿忘初心。他的确没忘,可朝廷担心晏氏功高震主,世家怕晏氏因此一战一家独大,联合起来反对他们继续收复凉州。

朝廷许了殷犁功名利禄,却不用他上阵杀敌。他年少气盛,一气之下落草为寇,游走在雍州一带,与那些侵犯边境的零散胡人作战 ,期间触及了一些世家的利益,被世家派出的刺客袭击,奄奄一息时为江东殷氏的人所救。彼时的殷氏家主,称自己亦有驱逐胡虏之志。

殷犁成了殷氏的人。

可他错了,在世家眼中,兵权与家国无关,更多与权势有关。

他看出殷氏要借小太孙把持朝政,不愿沦为世家斩获权势的刀剑,也对局势失望,这才就此隐匿。

晏书珩望着幽深群山。

“权势虽为高洁之士不齿,但若无权势,纵天降英才也寸步难行。将军以为落草为寇便没有尔虞我诈了么?”

他把那个贼寇射杀马匹,称是受二当家命令,借残害马车中的世家弟子来给新城世家惹麻烦的事说来。

殷犁脸色慢慢变冷。

晏书珩观他神色,猜出这道命令大抵与那“仁厚”的大当家有关。

但说太多反倒适得其反,他点到为止,随即将所谋之事告知。

殷犁盯着他:“你要收编残兵,当真是因为想承袭晏时遗志?”

殷犁不是朝中那些文臣,冠冕堂皇的话反易令他厌恶,晏书珩便直言:“将军赤诚,在下便也坦诚。养兵不易,出于惜才之心,我惋惜那些兵将;出于朝局考虑,无论是皇族、还是包括晏氏在内的世家,都需平衡祁家兵权,以图稳定;至于我个人,除去承袭长辈之志,亦有私欲,不想手无实权,受人掣肘。

“我自认不如将军高义,但你我也算殊途同归。若有才之士皆避世,何人来改变时局?十七岁时便能以三千兵马退三万强敌,我只知道将军一人。”

殷犁绷紧下颌,沉默许久。

晏书珩又道:“宜翎郡守李壑,正直高义,将军与他当志同道合。”

殷犁未接话。

晏书珩亦适可而止。

“在下出来已久,再不回去妻子该担心了。”他提步欲走,又顿住,眼角轻弯:“在下如今姓江,是个寻常小吏,望将军替我遮掩一二,尤其是在内子面前。”

殷犁冷哼:“你与晏时不仅容貌相似,还都是情种。他为了个歌姬不娶,你为了个盲女遮掩身份。”

晏书珩只一笑。

他性情和煦,和殷犁记忆中性子淡漠的旧主大不相同。

然而殷犁望着下方俊秀的青年,却恍如回到当年和晏时拼死守城那日。

他顿了顿,终道:“我不与庸才为伍,若李壑能在明日凌晨攻下这寨子,我便应了你,否则免谈!”

便楼下,晏书珩回身,抬头望向瞭望台:“一言为定。”

.

寨子深处的小屋内。

阿姒心不在焉。

身处贼窝,吃饭都味同嚼蜡。

一阵粗鲁的脚步声传来,来人在门前停下,要掰开门锁。

阿姒捏紧竹筷。

“十二哥,你干嘛呢!”

是方才给她送饭的小郎君。

那人痞气地笑:“听说里头关了个美人儿,我想看看有多美。”

“混球!”小郎君斥道,“里头那位娘子的郎君跟二当家认识,二当家又最讨厌欺负女人家的人,你老实点!”

汉子坏笑:“我刚才还看到二当家把大刀搁在那小白脸的脖子上,指不定这会人都凉了!小娘子守了寡,我心疼呐!”

屋内,阿姒攥着碗沿,耳边回荡着汉子适才说的话,以及那小郎君送饭时随口的感慨:“你家郎君虽瞧着文弱,倒是真汉子,不愿给我添乱,哪怕自己得罪二当家也要给你讨口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