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世家?大族?严嵩的决定(第2/5页)

朱元璋不喜欢当时的衍圣公,但洪武七年也只改成了不再世袭而是由衍圣公保举。

孔家在全国范围内可能只是个精神象征,但在曲阜,却是实打实的土皇帝,而且是已经传承六百余年近七百年的土皇帝。

这种情况下,在曲阜清整水利确实根本不用去操心——甭管怎么改,基本都是孔家的地。

孔闻韶点了点头:“南面有没有消息来?闻昉,是你说的,竟是陛下决意要动天下赋役,杨介夫等人为何甘于如此,实在不能细思。”

孔闻昉笑了起来:“宗公,我能看得明白的事,他们只会看得更明白。消息传到南面更慢,还需要时间。杨介夫等人为何甘于如此,那自然也无非名位二字。宗公是在愁万寿圣节之事吗?”

“正是。三年正旦节大朝会,陛下都没有宣我进京。偏偏是五军营有变后,有了这道旨意。”

“依我看,还有数月,不必忧心。既有旨意,自然是要去的。”孔闻昉坦然说道,“无论如何,我孔家非同寻常。巡水御史于山东并未大动干戈,看来陛下与朝廷心中也知道轻重。”

孔闻韶哪里放心得下?

“你莫忘了那实践学!”孔闻韶眼中怒色不加掩饰,“那天、物、人三理之说倒还算出自先圣学问,可那实践学,尤其是什么辩证法,何等异端!今人若胜古人,则天下读书人还需要尊孔吗?”

孔闻韶的学问水平其实是半桶水都不够。

对去年末曝露在这士林的新学问,孔闻韶只抓住了其中一个最让他胆战心惊的推论。那就是:以事务变化发展的角度去看待问题,那自然是今人胜古人。既然如此,以先圣先贤为榜样,穷极一生只为了接近他们,这个说法就站不住脚了。既然如此,还尊孔作甚?

孔闻昉则断然摇头:“这件事更无须忧虑。宗公要知道,如今天下读书人,只要是已经启蒙识字、读了经典,备考之人无不会厌恶新学。新学问若断了天下读书人前途,新法还要夺天下读书人之利,心有不甘者必定远多于媚上者。孔家历经千年,这点风雨何足道哉?越是此时,衍圣公府越是要尊师重教,故而我提早戒誓斋宿。”

“那陛下与朝廷凌迫曲阜则如何?”

“退,忍。”孔闻昉胸有成竹地说道,“没有二三十年,这新旧学问与新旧之法是无法彻底分出胜负的。历来变法,哪次不是如此?我孔家,只用一心祭祀先祖与诸贤哲便是。是非公道,自在人心!”

不能不让继嗣先祖吧?

已经配享在孔庙里的先贤先哲,也不能不以示尊敬吧?

孔家的根基始终就是孔子的地位,孔闻昉对孔子地位的不可动摇与儒家牵涉到的利益之强信心十足。

孔闻韶听他说完这些,却只是问了一句:“张伟身边的沈文周被抓了,哲文与他多有交往,你也不担心?”

听他提起自己的儿子,孔闻昉终究是沉默了一下,随后又说道:“若以谋逆同党之名治我孔家之罪,那朝廷便是真的疯了。孔家若是谋逆之臣,天下读书人还有谁不是谋逆之臣?先祖教诲,忠字第一啊。”

……

从诏令天下藩王及勋戚于万圣节前要入京进贺的旨意开始,当时就有缇骑南下。

这一队缇骑,是先奉命去抓捕第一批名单之中人物的。

浦江郑氏,吴兴沈氏。

在如今的浙江,已经没了吴兴县,而是湖州府府治所在的乌程县。

从东晋时便赫赫有名的吴兴沈氏,如今也不全然居于湖州府。

至于浦江郑氏,更是从永乐年间之后就不再遵守祖训聚居一处,而是散居各县,并不多提及祖上出身。

于是如今摆在浙江巡抚面前的难题是:突然要把这两个传承多年的家族连根拔起,对严嵩在浙江布置影响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