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打的是民心(第2/4页)

道理确实讲得通:一旦大明以辽王为朝鲜王,那就是要以大明文武为主了,朝鲜本地人,哪还有往高官厚禄之位爬的可能?而治理异族,猜忌重重,最重要的用来防备暴乱的军事力量,又岂敢用朝鲜人?

城北明军主帅大帐那边,宋良臣留意了一天。

“……今天没什么动静啊。”

“哪能天天有动静?不急……”张经如是说。

“天气越来越冷了,真要等他们自己大乱起来,不战而胜?”

“无碍,难道还会输?”张经摇了摇头,“仍如往常一般。守军经不起一败,城门都不敢出。为长久计,侯爷和阳武侯让麾下一同把仁川那边将来的辽南营和军港修筑好是正经。”

宋良臣只能无语,但也没表达反对意见。

朝鲜守军是经不起一败,所以从未出城劫寨什么的。只要明军不主动进攻,看起来就毫无危险。

但天知道他们会不会突然孤注一掷寻求决战?

围三阙一也不是这么用,只给对方心理压力吧?

他们的东面畅通无阻,虽然斥候没见多少增兵而来,但物资不缺的话,就能一直这么耗下去了。

耗到大雪降了下来,城外扎营的明军自然难捱一点。

由于这种特别的攻守形势,在朝鲜守军侦查不到的汉城西面海边仁川一带,此刻却着实很热闹。

仁川以前叫仁州,如今是叫仁川郡。

北洋海师的战舰如今停泊于此,薛翰用他的舰船和陆战兵控制着京畿道南面通往汉城的通道,也将仁川牢牢把控着。

如今,仁川海边的小港口正热火朝天。

码头上,海运局的一个掌柜正在看着新一批被领到这里来的人。

他看了看这群惊慌不定的人,看向了通译:“你对他们说:在这边做工,工钱每天一结,管一顿饭。港口修成了,以后还有许多工要用。如果有同乡,回去也可以叫来,不用怕。大明出兵朝鲜,是为了朝鲜百姓免遭兵祸。将来货船来得更多,这里活计也更多!”

大明的长期战略,早已分配给了海运局一个:这里的商港、军港,以后也将是海运局在朝鲜方向的吞吐枢纽。

仗虽然还没打完,但大明已经开始将这里作为自家地在开始经营。

平安道那边,龚用卿这段时间一直忙得脚不沾地。

他的所作所为,李山希一直看在眼里,心情也越来越复杂。

“今日开始,便赶赴各府督粮!一定要牢记,这第一次至关重要。做好一件事,那就万民归心。不必加征,改用新杆秤和升斗,兵祸之后减半征收,而且别在斤两上为难他们。告诉他们,清丈完成之后,明年赋役还要改制,不会比今年更重!那些新粮,今年都不收,让他们留做种子。有欺压乡里的胥吏,看到一个办一个!别怕没人帮着做事,拿银子雇!”

李山希看着他训诫那些入朝的年轻官员,心里想着如今确实不缺银子。

这段时间以来,龚用卿在这里断了太多案、查抄了不少作恶一方的官绅大户。

朝鲜朝堂权争了多少年、结党营私、任人唯亲了多少年,地方上就有多少年的横征暴敛、苦不堪言。

如今用他们的脏银来办事、收买朝鲜民心,大明所需要做的就只是让这些被派来做官的不借机过分敛财。

他听说这些年轻官员出发之前,在大明皇帝面前“进学”了数月。

那一定会感觉简在帝心、身负重任、前途远大吧?

哪怕龚用卿这个正三品,遇到这个机会之后,这些月里也不辞劳苦,每到一地都是正义化身的模样,替百姓做主。

得不到朝鲜本地大族的归心?

不一样了,听说九连城那边,还有源源不断的大明人在赶来。

做生意的商人,落魄的读书人,做工的匠人,想赌一赌命运的普通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