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2章 割麦(第2/2页)

后边的王冠看得目瞪口呆。

没有想到这个机器竟真的能割麦子,而且速度很快。看这个样子,一台机器,可以赶上十个人了吧。

看到孙岩到了地头,又扶着机器回来。王宵猎对潘振林道:“下一步,要尽力把割台加宽一点,最好在机器里就把麦子打成捆。这样又省人力,又能加快速度。对了,那拨禾轮还是有些小了,最好把割台放到侧边,空间会大些。”

潘振林点了点头:“宣抚说的有道理。我们正在制新的两匹骡子拉的,就是割台放在侧边。”

王宵猎道:“造这些机器,就是要不断改进,一直改进。纵然刚造出来的时候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只要坚持不断地改进,总有一天会实用。你们农林院,就是要如此。”

潘振林点了点头。

机器,不管是农业机械也好,其他机械也罢,最重的是改进和创新。最开始的想法当然重要,但是之后的改进的重要性一点也不低。一个机器往往就是从开始的不实用,慢慢改进,成为实用的机器。

在襄阳的时候王宵猎提出这些想法,开始培养人才,建立工厂慢慢改进,一直到了今天。直到现在,收割机已经完全实用了。接下来的,就是推广。

其实何止是收割机,一整套的农业机械都是如此。特别是小麦的播种机、收割机、脱粒机、扬场机,有一整套的农业设备。这些机器如果推广开来,将极大的提高生产效率。

农业机械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战略产业,特别是在以前更是如此。农药和肥料工业与炸药密不可分,其行走部分又与战车和坦克有极强的联系。曾经这个世界上,能生产重型坦克底盘的国家,必然也是能够生产大型拖拉机的国家。

便如现在,王宵猎运输火炮的炮车,再没一个地方能生产出来。其生产原理,许多与农机相通。

以农业机械为根本,王宵猎建立了一套工业系统,这是其他地方远远不能够相比的。借助这套工业系统,反哺到军事工业,才形成了现在以火炮为中心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