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4章 血染长空(上)(第2/3页)

D海东北方向空域。

红方机群从背后预警机处已经获得了即将迎敌的信息,各机组纷纷进入了临战状态,挂载在机翼下的空空导弹全部待发,随时可以发射。

“……敌情,方向46,距离178,高度12000,迎头,迎头……”

红方预警机从数据链里发送过来的数据清晰标定了蓝方机群的位置和高度。

其实,此时蓝方也已经发现了红方机群。

在双方都有预警机的情况下,彼此的战场态势和位置都是透明的。

除非是隐形战机。

只不过,现如今随着雷达技术的进步,昔日神秘的隐形战机也不再是真的隐身,仅仅是发现距离的远近而已。

“红旗1队,发射——”

“2队,发射——”

双方机群距离进入160公里后,红方编队领队立即发出命令,指挥己方的J10C战斗机利用PL-15在射程上的优势先敌开火,力求在第一波接触时候抢先击落蓝方部分战斗机。

仅仅不到十秒,红方编队位于前头位置的J10C编队打出了第一批攻击超远距离空空导弹。

而蓝方此时的F15C战斗机携带的都是AIM-120D空空导弹,相比起红方的PL-15,在射程上就存在先天性不足。

从红方第一枚PL-15发射到蓝方第一枚AIM-120D开始反击,时间上足足落后了75秒。

虽然在先手攻击方面,红方占据了上风。

但由于这次红方的战斗机编队里头不光有J10C,也有擅长几架SU-30MK2多用途战斗机。

因此,一直飞在前头的J10C发动的第一波攻击其实在导弹数量上并不是太强。

而蓝方因为全都是F15C,因此集中一波发射,反倒在火力密度上和导弹数量上胜出。

第一波的攻击,红方共发射PL-15共计25枚,而蓝方瞬间倾泻出55枚AIM-120D。

在电子战飞机方面,双方都配备了电子战飞机,不过红方用的是GX-11,而蓝方因为是仓促迎战,大型电子战飞机并没有及时跟随起飞,只是在F15C编队中夹带了EA-18G“咆哮者”电子干扰机,这玩意毕竟就是F-18的底子加装了电子战吊舱,在功率上和红方的Gx-11B比还是有一定差距。

在电子压制方面获得优势的红方弥补了一些发射导弹数量上的劣势,在第一轮的相互攻击中,红方的PL-15命中率为15%,而蓝方的AIM-120D命中率仅有10%。

一波硬刚下来,空中硝烟散去之时,清点数量——

蓝方损失4架F15C,但凭借局部战场的数量优势击落了红方6架歼10C。

第一波“交流”,蓝方略占便宜。

不过,双方此时的距离已经非常近,在高速战斗机的超音速飞行状态下,百来公里的距离瞬间就成为了空中近距离缠斗。

而在近距离缠斗中,电子战机的干扰效果愈发明显,近距离的空空格斗弹在强大的电子干扰下多数发生丢失目标或者失锁的情况。

本来摆好队形的军队式对阵瞬间变成了街头烂仔大家,各自编队里的飞机纷纷按照平时训练的模式,采取2机编组的战术开始各自为战。

原有的战斗队形被打乱,双方编队的战斗机在空中形成一片混战,双方都互有战果,但都没有哪方占能有压倒性的绝对优势。

因为蓝方的电子战机是EA-18G“咆哮者”,属于战斗机的底子,它的优点是速度快,能跟着战斗机群一起近距离提供支援。

而相比起蓝方,红方此次派出的是固定翼的大型电子干扰机GX-11,虽然比蓝方的咆哮者功率大,只是飞行速度慢,目标大,也没有自卫武器,因此只能远远跟在红方机群后方提供电子支援。

一个靠得近,飞得快,功率小;一个离得远,飞得慢,功率大。

因此,双方在电磁作战方面也没有压倒性的优势,打了个五五开。

别小看电磁权,在现代战争里,电磁权也是战斗优势之一,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