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第3/7页)

手里提着的酱油更是一直往顾立冬手上塞,一副十分感激的样子。

顾立冬好笑地接过了这一瓶子酱油。在孙家翁婿的千恩万谢中,答应明天让人去酱油厂谈谈拿货的事情。

“没想到咱还能这样帮人。”

这个时候,全国范围内还处于卖方市场。偏北城这里物资比较充足。这酱油又不是生活必需品。毕竟盐巴也能解决营养问题。加上金柱子所在的酱油厂也不是什么大厂子。这才出现这种意外状况。

何玉燕说着,自己都感慨起来。

“那酱油到时候是拉到郊区那边去卖吗?”

顾立冬点头:“价格低的话,人们肯定会倾向于买,而不是自己做。”

接下来几天的时间里,顾立冬忙着协调酱油的销售运输。何玉燕则是着手准备年货。

距离过年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往年的年货都是提前一两个月准备的。今年因为夫妻两人一个忙着工作,一个忙着读书。年货拖到现在才开始准备。

好在,市场开放了。出门去到外头,沿街时不时就有摆摊儿的人。不少东西都能从小摊上买。

这个时候的小摊儿卖的东西还是比较实在的。除了价格可能有点水分,商品暂时没有多大的毛病。

何玉燕就是在小摊儿、百货商店、供销社、菜站这些地方来回倒腾。不到三天的功夫,就把家里的年货置办的差不多。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二哥如同往年一样,朝家里开始送农副产品这些年货。

二哥送了年货后,顾立冬的那几个好兄弟,也跟越好一样,一个个上门来送年货。

就连那天过来请求帮忙的金柱子,也悄咪咪地送了些年货过来。说是酱油厂的厂长送给他们,感谢他们帮忙销售酱油。

何玉燕知道这酱油卖的不错。年货收得也很心安理得。同时,也觉得酱油厂的厂长是个好人。不然,有些厂子是宁愿东西坏在仓库,也不会找他们这种私人帮忙销售的。

原因就是嫌麻烦。反正东西坏了,也是国家兜底。

所以这位酱油厂的厂长是个很好的厂长。

大杂院的邻居也知道顾立冬帮酱油厂销售酱油的事情。一个个面上不说,心里都觉得顾立冬这是有出息了。

然后,就有更多的人凑过来,热情跟何玉燕分享各种小道消息。

年还没过,何玉燕就感受到了大伙儿的热情。

另一头,就在这即将迎来新春佳节的日子里,不止大杂院热闹非凡。位于祖国南边的深市口岸,这会儿也是热闹非凡。

市场开放,是对内的一场改革,对外的一场开放。

自然,之前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办法回乡探亲的人。这会儿在确定新措施后,一个个都在递交申请。期待赶在过年前,回去阔别以久的家乡,见见亲人朋友,听听乡音。

“哈哈,我返顺德啦。”

“我都系啊!我阿妈仲等紧我返去。”

“呢位大佬,你返边度啊”

熟悉又陌生的口音,在顾明理耳边回荡。他曾经来到过这里,那个时候年轻充满干劲。总想着见识更多,走遍祖国的大好山河。

哪里能想到后面发生的一长串变故,最终重回这里的时候,两鬓已经染上了些白霜。

热情的人拉着他聊家常,在等待签署《回乡介绍书》的时候,顾明理就跟周围的人聊了起来。

然后,大家发现他居然是从M国回来的北城人。一个个好奇地围了过来。跟他问起了北方的风光。

这里等待着文件回乡的,大部分都是南边几个省份的。北城人还真的没几个。

当然,有人竖起耳朵,听着顾明理说话。面上不显,心里已经打定主意。待会儿跟对方聊聊看。

反正,这段时间,深市唯一的口岸就是这样热闹。

队伍排了很久终于轮到了顾明理。

负责边防的工作人员看了眼顾立冬,就打开他的材料。确定他的身份是港城人后。就开始询问一些问题。回内地做什么,用什么交通工具,目的地是哪里。中间停留的地方是哪里。